中國史上五大忠勇猛將,全都含冤而死,死後其王朝也馬上覆滅

有人說,一國之興亡或與其氣數有關,就像人的壽命由天所定一樣。若氣數已盡,那必然就是亡國之時;若氣數未完,則仍有延續的可能。然而在一些時候,一國的氣數擔當卻落在了一個或少數幾個人身上。

中國史上五大忠勇猛將,全都含冤而死,死後其王朝也馬上覆滅

春秋戰爭

在歷史上,不乏有這樣一些人存在。他們曾統軍千萬,與帝國大廈將傾之時,力挽狂瀾於既倒。以一人殫精竭慮之功,率帝國殘破之兵,卻可距虎狼之敵於萬里。然而他們或許就是最後的氣數了,一旦這些人死亡,那麼滅國也就不遠了。在歷史上有這樣五個人,正應了這些話。

中國史上五大忠勇猛將,全都含冤而死,死後其王朝也馬上覆滅

伍子胥

  第一位是春秋末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本來是楚國人,其父親在朝任職。但後來因為楚王聽信小人的讒言,讓他父親抓起來問罪,要伍子胥兄弟二人去贖罪。伍子胥知道是詐,也不肯回去;但他哥哥顧念父親回去了。之後楚王將他父兄全部殺死。

為了復仇,伍子胥出逃到了吳國。然後,他嘔心瀝血的輔助吳王,將吳國強大起來。後來吳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將南方的競爭對手越國擊敗,成為了霸主。但吳王大意,放跑了越王勾踐。伍子胥多次勸解,但吳王不聽,後來還因小人挑撥,將伍子胥殺死。事實證明,伍子胥是對的,越國強大起來之後,直接將吳國給滅了。

中國史上五大忠勇猛將,全都含冤而死,死後其王朝也馬上覆滅

李牧

第二位是戰國的李牧。李牧是趙國的將領,早期在北邊帶領軍隊抵抗匈奴的入侵。最開始面對匈奴的入侵,李牧總是選擇避而不戰。到了後來,見匈奴對他瞧不起,便知道自己計謀成功,最終一戰功成。

長平之戰後,趙國實力大為減損,趙王急忙把李牧調來領兵。李牧上任之後,仍先採取守勢,之後瞅準機會出兵,一舉將秦兵擊退,保住了趙國。但後來秦軍再次入侵之時,用離間計使趙王將其斬殺。這樣一來,趙國再無可用之才,也因此而亡國。

中國史上五大忠勇猛將,全都含冤而死,死後其王朝也馬上覆滅

蒙恬

第三位是秦朝的蒙恬。蒙家一直是秦的將軍世家,蒙恬同他弟弟蒙毅都是十分勇猛的將領。在秦朝建立之後,被秦始皇派到北方抵抗匈奴。但後來,秦二世篡位,下令將其同公子扶蘇一同賜死。蒙恬死後四年,劉邦叩關,秦朝滅亡。

中國史上五大忠勇猛將,全都含冤而死,死後其王朝也馬上覆滅

王彥章

第四位是後梁王彥章。他本在朱溫手下,戰功無數,一杆鐵槍喝破南北。但後來朱友貞繼位後,王彥章並不被重用,直到後來被後唐軍隊逼到都城才啟用。但主臣並不同心,反覆剝奪王彥章的軍權,導致後者兵敗而死,後梁也就此滅亡。


中國史上五大忠勇猛將,全都含冤而死,死後其王朝也馬上覆滅

袁崇煥

第五位是明末的袁崇煥。袁崇煥鎮守遼東,抵抗後金,可謂是明朝北邊的鐵柵欄。後金無奈,只得借道蒙古入侵,一舉攻到了京城。袁崇煥立馬抽調回來,死保京城。但最終被處以叛軍罪凌遲而死,這讓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加快了滅亡的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