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清日兩國的兵制比較,清朝戰敗不足為奇!

甲午戰爭清日兩國的兵制比較,清朝戰敗不足為奇!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結束,清朝的一些有識之士發起了向西方學習的運動,但是我們只學表面,忽視內在。比如李鴻章就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正是因為這樣的認識,清朝的軍事變革從一開始就只落在了武器裝備的層面上,忽視了軍事制度的改造。

甲午戰前,中國軍事制度近代化程度最高的軍隊,應屬李鴻章的淮軍。伴隨著洋槍的引進,淮軍中首先出現了洋槍隊的編制。到 1863年,淮軍又組建了開花炮營,這也是近代炮兵作為獨立的兵種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軍隊中。

甲午戰爭清日兩國的兵制比較,清朝戰敗不足為奇!

但是這種軍制仍然屬於傳統軍制。這種封建私人軍隊有以下缺點:第一,兵役制度陳腐,根本形不成有效戰鬥力,沒有後備士兵的補充。第二,指揮體制。清末的兵部仍然是一個文職機關,僅掌兵政。但是太平天國過後清朝實際的軍權早已下移到各省督撫手中,各省軍隊各自為政,因此無法形成統一的領導。

甲午戰爭清日兩國的兵制比較,清朝戰敗不足為奇!

1870年, 明治政府宣佈全國陸軍統一採用法國式軍制,海軍採用英國式軍制,從而揭開了日本軍事制度近代化的序幕。日本軍事制度的近代化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建立義務兵役制度和近代常備軍。1873年明治政府頒佈徵兵令,宣佈廢除只有封建武士能夠當兵的特權,實行義務兵役制度。此後又三次修改徵兵令,進一步完善了義務兵役制度,確立了現役 (3年)、預備役(4年)、後備役(5年)相結合的近代兵役制度,建立了一種全新的近代動員體制。第二,軍隊編制的近代化。1888 年,仿照德國軍隊編制設置師團,以師團為戰略單位,每一師團下設兩個步兵旅團、一個騎兵大隊、一個工兵大隊、一個輜重大隊、一個炮兵聯隊。第三, 建立近代指揮體制。設置陸軍省和海軍省,使陸、海軍完全獨立。1878年,明治政府學習德國,設立參謀本部和監軍本部,作為軍令機關和軍令執行機關。

甲午戰爭之前,清政府始終頑固地堅持中國 "獨火器萬不能及", 只承認軍事技術的落後而不肯承認制度之腐朽,不肯改變兵制,因此甲午慘敗也就不足為奇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