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兩耄耋老人堅持5年 討來碎石鋪設修德路

儋州兩耄耋老人堅持5年 討來碎石鋪設修德路

當年吳倡汝和江紹滿在用碎石鋪路。(翻拍)

儋州兩耄耋老人堅持5年 討來碎石鋪設修德路

當年吳倡汝和江紹滿用手推車運送碎石。(翻拍)

儋州兩耄耋老人堅持5年 討來碎石鋪設修德路

吳倡汝和江紹滿在鄉村公路旁清理雜草。

五月的天氣異常炎熱,儋州市那大鎮僑南村委會蒟園村一條經過硬化的鄉村小道上,兩位耄耋老人正拿著手中的勾刀,清除路兩旁的雜草。道路上不時有村民經過,大家幾乎都會對兩位老人微笑頷首,一臉感激的神情。

道路旁立著一塊碑,上面寫著這條名為“修德路”的歷史。“2009年以來,為了群眾出行安全,吳倡汝、江紹滿兩位年過八旬和七旬的老人自發投工投勞,長期堅持撿碎石、磚頭來修補這條泥濘道路。”僑南村委會副書記謝奕林說,為了學習兩位老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大夥把這條路命名為“修德路”。

村民意外溺亡觸痛二老 討石修路只為村民能安全回家

吳倡汝和江紹滿都是蒟園村的村民。如今,吳倡汝已93歲,江紹滿也已73歲。

在蒟園村邊,松濤乾渠像條玉帶緩緩流過,而水渠的堤壩邊上長滿了草,但隱隱約約能看得出這是條被遺棄的鄉村小道。談起從前的入村路,謝奕林說,僑南村委會有兩條通往西聯居的路,一條路在水渠邊的水壩上,是泥土路,全程2公里左右,下起雨來泥濘難行。還有一條需繞行6公里才能到達西聯居。為了節省時間,不少村民都選擇冒險走泥土路,由於路面泥濘容易打滑摔倒,村民被滑進水渠的情況時有發生。

“當時一名叫老賴的村民落水了,有人在水渠邊看到他的自行車。”時隔多年,談起好友老賴溺水時的場景,吳倡汝仍感覺恍如昨日。好友的意外離世讓吳倡汝心痛,不久他便與江紹滿商量,希望幫助鄉親尋找一條安全便捷的出行路。

說幹就幹,兩人幾經商量,決定帶著柴刀重新開闢早年被村民遺棄的山道。江紹滿說,在他和吳倡汝的共同努力下,原來長滿野草的小道又出現在了眼前。

二老討來“百家石”修路 感恩將路命名為“修德路”

“這一公里的路,是兩位老人通過手推車,一塊一塊地搬到這裡鋪設的。”謝奕林說,當年將長滿野草的小道開闢出來後,由於道路坑窪,二老便四處尋找鋪路石,只要聽說附近有房地產項目動工挖地基,或是人家修繕房屋,二老必定會前往與對方溝通,討來廢棄的石磚作為鋪路石。

2014年8月,這條路上豎起了一塊石碑。那是一塊長220釐米、寬210釐米的印度紅大理石牌。石牌是鎮政府豎起來的,概述了兩位老人修築這條美德之路的善行,字裡行間洋溢著讚許。

2016年,農村公路硬化施工入駐儋州市那大鎮僑南村委會,隨著一塊塊“百家石”被掀開,施工隊在原本斑駁的“修德路”上建起了整潔的水泥鄉村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