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顧氏杏花館木刻花箋中醫方)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

張兄送我一本《莘塔鎮志》。很想了解民國時期的私人診所狀況,我翻到第339頁,見介紹:“民國14年(1925年),袁伯英開設袁氏中醫診所。徐蔚卿開設徐氏中醫診所,自制中藥藥丸,專治瘧疾……民國35年(1946年)7月,莘塔集鎮中醫凌馬氏,主治幼科;中醫顧斌,主治內科。”他們的診所均設在莘塔集鎮。

熟悉的名字在鎮志上出現。從渺渺幾筆的記載,可看出:1946年,顧斌在莘塔行醫,是位女醫生。

志書記載的莘塔私人診所,內容簡單,無細緻說明,可參考的史料太少,也著實難為編寫鎮志的老師們。將解放前莘塔集鎮上唯一的女醫診所一筆帶過,似乎有點遺憾。筆者作為一名分湖儒醫世家的後代,尋本追源,特地在此補記一些我知道的杏林軼事。

顧斌(1925~1667),浙江省嘉善縣西塘鎮人,出身儒醫世家,其祖父顧似蘭(1844~1902,號杏花館主人)、父顧伯龍(1881~1957,名雲路,字伯龍)、叔顧子洲、顧鳳祥,皆能醫。西塘杏花醫館聲名遠揚,醫名盛於江浙滬一帶。現代詞人江蔚雲(1914~2000,嘉善西塘人,其父江雪塍,民國著名學者,南社社員,晚年遷居蘇州)有詩云:“不見良醫顧雲路,字如飛羽復如符,絕勝姚迮稱名手,為訪田家小艇租。”可見顧伯龍當時的名聲之盛。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1893年,顧似蘭攝於杭州)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1951年,顧伯龍攝於西塘)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1936年,顧鳳祥攝於盛澤)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杏花館青花瓷壺,大伏天供花露或涼茶)

顧斌聰慧穎悟,幼年便能熟背湯頭歌訣,伯龍為女取名斌,字蘭金,意能文能武,望女成鳳,繼承祖業。顧斌先入私塾學習經典國學,數年後,轉入女校接受新式教育學習新知識,她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十六歲時考取浙江省中醫專科學校,系統學習中醫藥基礎理論知識。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1941年,顧斌攝於杭州)

顧斌秉承家學,通讀經史,書法俊美,閒來喜歡到書畫行購買心儀的名人碑帖臨摹研習。她敬慕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博學多才,林的碑帖骨力勁健、姿態飽滿,她特別喜歡。她有一遺物,是生前最愛,即由上海育古山房專印的林則徐小楷《九歌》,其封面處留有她的字跡:“民國三十年正月初五,購於塘東街中市,斌臨。”當時顧斌年方二八,字裡行間已看出她的筆鋒剛勁有力、大氣端重,神似林體。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林則徐小楷)

顧斌從杭州的中醫專科學校畢業後,先回到家鄉西塘,在父親身側襄診一段時間,盡得家傳,她經常隨父出診珠街閣、楓涇、練塘等地,期間遇到重急症病患時,在父親的帶教下也能臨危不懼、應付自如。顧斌對於臨診論治有獨特見解,辨證用藥,潛心研讀歷代名醫著作,對現代醫學也悉心鑽研,臨床會診主張中西醫匯通。

翌年,顧斌到蘆墟擺期(分湖話,即坐堂看診)。顧斌九叔鳳祥(1901~1979,名雲梯,字鳳祥),在蘆墟轎子灣設館開業,有醫名,贏得一批蘆墟、陶莊、楓涇等江浙滬毗鄰地區的香腳(江浙滬方言,指對某位中醫的信奉者),並授徒多名,如東海徐氏奎鴻、蘆墟秋水潭費氏伯乾(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醫名盛於莘塔)等高足均在其門下學習。那段時間,顧斌常去叔父的轎子灣醫館,倆人共研俞扁之術。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顧鳳祥民國時期的看病號簿)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顧鳳祥的驗方手跡)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費氏與杏花館一脈相承)

民國時期的蘆墟鎮有二名女中醫,一名是莘塔名醫徐蔚卿的女兒錢徐乃瑾,另一名為婦科中醫莊徐秀琴。錢徐氏也是出身名門,明代學者徐師曾後代,1934年在蘆墟鎮西南街茂豐裡開私人診所,中醫內幼科,其弟徐其偉,上海南洋醫學院早期畢業生,主治西醫內科,1933年在莘塔中市開設鎮上唯一的西醫門診,飲譽鄉里。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1938年,顧懿華攝於莘塔凌家西牆門內宅)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1958年,凌順型攝於安吉)

剛到莘塔,她先拜訪當地中醫翹楚費逸仙(1892~1960),切磋交流相關事宜(當時中醫後學到別處設案接診,通常第一時間拜訪該地名醫,好像這是不成文的慣例)。費女婉蓉(1935~2015)對此事印象很深,曾回憶過,顧斌身材適中、明目皓齒、年輕漂亮,她齊耳短髮,身穿中山裝,更顯英姿颯爽。引人注目的是,顧醫生的左上衣袋彆著一支派克金筆,時人好生羨慕。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意氣風發的新潮知識女性,給小鎮帶來新氣象,大家奔走相告,鎮上來了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生在中市開診所,於是每天到她處看病的患者接連不斷,特別是那些小姐、太太都喜歡找顧斌問診。

到莘塔行醫不多久,顧斌醫生碰到了一例棘手病患:汾港上有一李氏產婦,生完小孩,流血不止,到診所時,病人早已臉無血色、命懸一線。若轉診到大地方或請有經驗的名醫來會診那是肯定來不及了,正進退兩難時,病人家屬突然驚慌失措,像抓救命稻草似的抓著顧斌的雙手不放。那些家屬嚎啕大哭、聲嘶力竭地對著她叫喊:“醫生,快點救救小寶寶的娘!孩子不能沒有孃親啊!”

看著病人家屬的殷切期盼,想到病情刻不容緩,必須分秒必爭!顧斌醫生初生牛犢不怕虎,拿出杏林世家特有的膽大無懼、沉穩心細,果斷地先以金針刺穴止住血流。從小的耳濡目染、前陣子在父親身邊侍診的歷練,正好全部派上用場,經過一番緊張有序的搶救,總算把產婦從鬼門關強拉了回來。稍後顧斌醫生酌情開出方劑,讓產婦內服,並親配外用洗液坐浴佐之,如此慢慢調理,兩月後終於使李氏恢復元氣。

當時婦女因生娃導致死亡的案例很多,而如今一個姑娘家把生命垂危的產婦李氏救活了,四方八鄰聽了,都嘖嘖稱奇,李氏家屬更是贈匾謝恩。

筆者丁酉隆冬,專訪顧斌侄子顧四初先生(1947~,字丁年,杏花館後人,善針灸,現居嘉善)。主人拿出家族相冊,裡面僅存一張顧斌在杭州求學時拍攝的小照。四初先生追憶,姑父是鐵路專業技術人員,解放後夫妻倆去內地參加建設。姑姑十分想念江南,其子取名嘉善。當時高壓的政治氣氛、異鄉的水土不服,令姑姑心情鬱結,憂思成疾,身體每況日下,1967年不幸突染急症身亡。四初說,顧斌同學朋友頗多,常書信往來,曾有一藤箱信札,寄放他家,可惜於文革中散佚。

莘塔原名“孫塔”,據說三國時孫權愛妃孫姬葬於此,曾有一塔。集鎮雖小,但文人薈萃、名醫輩出,清朝康熙年間改名“莘塔”,市河便稱莘溪,很雅。顧斌英華早逝,甚是惋惜。雖然她在莘塔行醫的時間不長,但值得寫上一筆。

兒時,喜歡聽長輩講過去的杏林軼事。小鎮往事悠悠,但,並不如煙。

蘇州人文:莘溪女醫顧斌丨爾雅齋

(丙酉年隆冬攝,右者為顧四初先生)

友情提示: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