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实验在数学中的意义

观察与实验在数学中的意义

从数学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数学作为一种源于社会实践的理性构造的学科,当它远离实践而发展时,就会存在一种危险,即这么学科会沿着一些最省力的方向发展,并会逐渐分化成为数众多而又无前途的支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其回到其本源,联系实际,源于实践。

现代的中国数学教育,格外注重形式。初等数学教育中,无论是数学内容,习题配置都远离社会实践。忽视与实践问题相联系的数学内容,使中小学的数学学习结果变成"已知---求证"式的逻辑演绎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几乎完全丧失,学生只会按老师,教材,习题的要求去解题。这些现象与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要求学生在数学教育,数学学习中,学会,掌握并运用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经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及信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个体体验,是指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掌握数学的概念,运算,理论表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实验,得到对数学概念,运算和理论的个体体验和个体理解。只有达到这个程度,才会使数学的学习不至于变成死记硬背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如函数概念的学习,若缺乏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只是按照书本抽象出的概念记忆,很难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意义,更谈不上想象思维,创造思维。然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却恰恰对此忽略,强调的是注重函数的表达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应当说,只有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自己体会的函数概念,才会使个体的经验成为对抽象函数概念理解的最后帮手。("成绩暂时差点没关系"中有从空间角度对函数进行想象力阐述,也有从"穿越"角度对函数进行创造性阐述)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运用数学公式,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有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过程。事实上,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数学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观察和实验的独特经历。

在我们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对象的性质可以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得来。如中小学中的有关数,形,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各种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等,都可以通过实践中的观察和实验得到。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是指中小学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实践内容的观察与实验,可以使少年儿童具有学习数学的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运用数学的自信心。

遗憾的是,现代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不是培养兴趣和树立自信的教育,而是一种令人沮丧的淘汰选拔式教育。被宣布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者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被宣布的成功者也要面对毫无兴趣的数学。

因此,在当前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观察和实验具有重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