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鶴壁:關羽廟前說顏良

“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刺顏良。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詩中所說關羽刺顏良的故事眾所周知,根據這個故事改編而成的《白馬坡》(又稱《斬顏良》),已成為京劇、豫劇等劇種中的經典劇目,在舞臺上長演不衰。而這個歷史故事發生在哪裡,知之者恐怕就不多了。

顏良命喪白馬坡

白馬坡位於善堂鎮南部一帶,這裡有個村子叫馬村,村裡上了年紀的人都還記得當年的顏良墓是個啥模樣。

白馬坡依傍古黃河南北綿延十餘公里。當年白馬坡上的白馬城雖然在曹操的掌控之中,但是袁紹統領十萬大軍進駐浚縣,並派名將顏良率萬餘人東渡黃河直抵白馬城,一時間白馬城外戰馬嘶鳴、軍旗如林,曹軍被死死地圍困在城裡,隨時有覆滅的危險。

此前,雄踞河北的袁紹兵多將廣且財大氣粗,他不想讓曹操在河南擴充勢力日益做大,於是白馬城這一戰略要地首當其衝地成了袁紹要爭奪的一塊肥肉。曹操得知白馬城被圍困,立即帶人馬北上救援。由於袁紹人多勢眾,足智多謀的曹操便採用聲東擊西之策,先佯裝去攻打袁紹在河北的老巢。當袁紹中計派兵阻截時,曹操遂帶領關羽、張遼等將士折轉向東突襲顏良。

這時,關羽的結拜大哥劉備正在袁紹軍營裡享受著精心侍候,而關羽在打探劉備的下落,並想利用這次突襲顏良的機會來立功,報答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關照,然後離開曹操去尋找劉備,他哪裡知道劉備在顏良出陣之前已經在私下囑咐:自己有個弟弟穿綠錦戰袍,騎白龍戰馬,佩青龍大刀,名叫關雲長,如果顏良見到這個人就帶他來見哥哥。

顏良的悲劇就此發生了,在他連殺曹軍的宋憲、魏續兩位猛將後,關羽倒提青龍大刀衝到陣前,就在顏良等待其通報姓名時,關羽一刀下去,讓一代英豪顏良在毫無還擊的情況下糊里糊塗地束手死在白馬坡。這正是詩中說的“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

顏良倒下後,他的人馬就亂了陣腳,隨即被曹軍打得落花流水,白馬城得以解圍。

文化鶴壁:關羽廟前說顏良

清朝知縣為顏良立碑

顏良死後被就地安葬在馬村東約1公里的地方。馬村村民陳新月等老人們說,顏良墓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保存的規模還非常可觀,其佔地還有兩畝左右,後來當地的磚瓦廠燒磚瓦和村民墊牲口圈時都到顏良墓上取土,使顏良墓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被完全夷為平地。

王留蘭把墓裡的東西弄到家後,他的母親說墓裡的東西放到家裡不吉利,還有一些到他家來看稀奇的人說,古墓裡的東西是文物,應當上交。王留蘭不想因此給家裡添麻煩,第二天就把這些東西全部送到了當地的文物部門。此後不久,他從文物部門領到了50元錢的獎勵。

顏良墓裡的文物上交給了文物部門,那麼顏良墓的墓碑如今在哪裡?

值得一提的是,在善堂鎮白馬坡一帶的李村和西白毛村分別有座古墓,這兩座古墓歷來也稱顏良墓,同樣都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夷平了。按當地傳說,顏良的頭被關羽一刀砍下後,顏良騎的白龍馬馱著主人的身子向北狂奔,狂奔0.5公里到李村時,顏良的身子從馬上掉落,白龍馬繼續狂奔約10公里至西白毛村時,回首一看主人的身子也沒有了,極度悲傷的白龍馬發出一聲嘶鳴,一頭撞上大樹而自殺了。之後,人們感念顏良死的悲壯,分別將他的頭、身子和白龍馬及鞍韉就地埋葬,從而有了三座顏良墓。顏良的白龍馬殉節而亡,後人把關羽斬顏良的戰場取名為白馬坡。

隨行採訪的浚縣文史愛好者李永說,這個傳說看來有些失真,根據王留蘭對顏良墓室內的情況介紹,顏良是被刺死後全屍入葬的,並非是僅將他的頭埋葬在馬村。

關廟顏廟不為鄰

顏良和關羽都是家喻戶曉、叱吒風雲的歷史英雄,關羽剌顏良譜寫了關羽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頁,因刺顏良解白馬坡之困,關羽即被表封為漢壽亭侯,白馬坡作為關羽刺顏良的古戰場而載入了史冊。然而,顏良的生命卻在白馬坡戛然而止。

1800多年過去了,如今白馬坡一帶的十幾個村莊,仍然村村有關廟,家家敬關公。可是,有關廟的地方就不會有顏廟。

由至今香火繚繞的關羽廟聯想到已蕩然無存的顏良墓,令人不禁對關羽和顏良這兩位英雄產生不同的感慨。我們敬重英雄,又因顏良悽慘的命運而感到悲涼。關羽刺殺顏良是因桃園結義這份情義,要儘快找到他的劉大哥而擺脫曹操。他號稱忠義之士,被稱為“義聖”,他的廟也稱關聖廟,廣受敬奉,可是他衝到顏良面前時不遵守戰場上的遊戲規則,在沒有通名報姓的情況下就下了狠手,讓顏良臨死也不會想到殺自己的人因而成了“漢壽亭侯”,這位“義聖”不免有不義之嫌。

在白馬坡一帶方圓數十公里內,歷來有修關羽廟不能建顏良廟的禁忌,即當地人所說的“十五里內關廟顏廟不為鄰”。而且,有顏良廟的地方,歷來的廟會不唱《斬顏良》這出戏。看來,關羽和顏良在後人的心目中各有自己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