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鑄山河:懷必死之念,報國仇家恨

血鑄山河:懷必死之念,報國仇家恨

他是民國曆史的親歷者與參與者,102歲高齡得享天年;

他是“天爐戰法”的發明者,數萬日軍血灑中華大地;

他一身正氣、不苟言笑、生活中卻又溫文爾雅。

晚年他落魄臺島任人宰割,見證登輝上臺,卻成百歲老人。

烽火輾轉,風雨何嘗一日歇;

勳章磊落,鶴壽長有百歲福。

他就是讓日本人吃盡苦頭的中國戰神——薛嶽。

薛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革命軍將領,軍事家,先後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等職。

1896年,薛嶽出生在廣東省韶關市的一個小山村裡,彼時甲午戰後,馬關簽訂,民族備受侵略,中華大地屢遭鐵蹄踐踏。父親給他取名為“仰嶽”,意為敬仰岳飛,希望他不要忘記民族恥辱。成人後,他將名改為一個單“嶽”,以更加重“身體力行”的寓意。

1911年的中國,革命風潮席捲中華大地,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受到革命風潮的影響,15歲的薛嶽,保定軍校畢業後來到廣州學習軍事,開啟了自己戎馬生涯的光輝篇章。1918年6月,薛嶽加入孫中山所組的革命軍援閩粵軍,追隨隨中山先生入福建,回廣東,南征北戰,戰果顯赫。

1922年陳炯明叛變,若非薛嶽以肉身護衛中山先生之安全,恐中國近代史又是另一頁篇章,此為其軍旅生涯首功。紅軍長征兩萬五千裡,薛嶽追了兩萬裡。從 1933 年起,他和共產黨激戰數次,僅湘江之戰中他讓紅軍損失高達5萬,薛嶽也成了紅軍長征路上最為頭疼的敵將。

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年,日軍開始全面侵華,叫囂三個月亡中國。中國不怕鯨吞,卻怕蠶食,同年9月蔣介石集結40萬中央軍集結淞滬戰場,薛嶽被委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安亭陣地上,他檢查傷亡,分析利弊,改變部署,縱深配置,炮兵阻隔,南北呼應。竹園村戰場上率19路集團軍奮勇殺敵,猛攻五次,失而復得,給敵重創。

日本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沒想到光是上海,中國軍隊就守了三個多月。

血鑄山河:懷必死之念,報國仇家恨

萬家嶺捷名天知

1938年10月,日軍調集重兵屯於武漢戰場,10月1、2日,日軍106師團進駐萬家嶺、嗶嘶街一帶,孤軍深入的一個師團給薛嶽帶來了驚喜。12個師十萬餘中國大軍飛調萬家嶺,薛嶽布了個口袋陣,106淞浦師團被圍了個水洩不通。日軍在飛機掩護下拼死反擊,雙方傷亡均重。薛嶽靈活部署,身先士卒,率軍激戰數十天,除個別據點的少量日軍外,106師團萬餘人幾乎全被殲滅,中國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整個戰役進行期間,薛嶽始終堅守在指揮崗位上,他讓部下安置一張行軍床,疲倦至極就在床上迷糊一下。戰事緊張或遇到苦戰,他便親臨前線指揮,"硝煙起前,彈雨紛集",隨從們都萬分緊張,他依舊"指揮泰然",全然不顧任何危險。

“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葉挺將軍如是稱讚,薛嶽當之無愧。

三保長沙,懷必死之念

1939年9月,薛嶽指揮第一次長沙會戰。這時,他已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起初,蔣介石決定不守長沙。陳誠與白崇禧星夜馳程,趕到湖南,協助薛嶽處理一切,並宣示蔣介石“不守”的命令,薛嶽慨然許下重諾:“如果湖南戰勝,是國家和委員長之福;如果戰敗,我就自殺以謝國人!”白崇禧、陳誠勸服不成只得無功而返。此時炮聲已在遠方響起,大戰如箭在弦。

血鑄山河:懷必死之念,報國仇家恨

《長沙保衛戰》劇照

9月下旬,日軍兵分六路進攻長沙突破戰線,夾擊汨羅江邊的中國守軍。與日軍裝備相比,中國守軍武器裝備懸殊較大,重炮少,十分寶貴,對日軍炮擊基本屬於打游擊,無法有效壓制日軍火力,就是把炮團拆開來,每個集團軍、軍都臨時配屬一個連或一個排對日軍進行炮擊,而且每進攻一輪就要換一個炮兵陣地,防止日軍炮兵反擊和航空兵轟炸。而日軍重炮種類多、數量多,而且炮彈充足,在觀測器材、水平上都高於中國軍隊,更有絕對的空中優勢。薛嶽“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方針讓日軍氣竭力衰,部隊乘勝追擊,南犯之敵,四面受擊,傷亡慘重,向北突圍。二十天激戰,日軍慘敗,傷亡四萬餘人。

薛嶽通曉地理,注重謀略。在作戰之前,必定關門閉戶,凝神靜氣,貫注精神在地圖上,因此,對於戰場的一山一水,一丘一陵,他都瞭如指掌。每當戰役開始,一旦他認定的事情,極少改變,看到機會,他就會以極大決心,命令部屬衝鋒陷陣,不惜決戰犧牲。

日寇第三次侵入湘北,進犯長沙,薛嶽讓守長沙的第十軍像磁鐵一樣緊緊吸住日軍,同時各路援軍齊進,以優勢兵力包圍日軍。等到1942年1月4日,前來包圍日軍的中國援軍在長沙城南雨花亭吹響衝鋒號時,敵人聽到背後雄壯的號音,如聞霹靂,紛紛逃竄,最後大多數日軍落入瀏陽河與撈刀河河谷、影珠山下,這無異於“自投天爐,予我以熔化之機”。第三次長沙會戰最終取得殲滅敵軍5.6萬的偉大勝利。

薛嶽三次長沙會戰勝利,靈活運用“天爐戰法”,善用湖南特殊而複雜的地形,獨樹一幟地創造了這個有效的防守戰術,使日軍三次喪師湖南,更因全體兵同仇敵愾、愛國軍民齊心力。“天爐戰神”的美名不脛而走。岡村寧次亦不由得發出“撼山易,撼薛將軍難”的哀嘆。八年抗戰中,薛嶽指揮所部共殲滅日軍十餘萬人,堪稱抗戰期間斃敵最多的中國將領。

1942年1月24日,薛嶽獲國民政府頒發代表最高榮譽的青天白日勳章。1946年10月10日,美國向薛嶽頒發“自由勳章”,表彰他在抗戰期間的卓著戰功,薛將軍享譽國際。

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後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動向中國提出,要廢除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歸還公共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自尊、自強,才能贏得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尊重與平等對待。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給中國帶來的種種榮譽與平等待遇,再一次證明了這一真理。

向時作使千兵勢,老來頤養望大潮。

血鑄山河:懷必死之念,報國仇家恨

《長沙保衛戰》劇照

1950年4月底,薛嶽移交部隊,手上已無一兵一卒。將軍失去了戰場,失去了袍澤,唯有仰望西天彩霞,百感交集。兩蔣父子對於薛嶽固然執禮甚恭,但並不授予實權。薛嶽無兵可帶,無仗可打,百無聊賴,多半閒居嘉義鄉間,閒雲野鶴、與世無爭。

百戰歸來,薛嶽看淡世事,臺灣曾有傳言,蔣經國要請薛嶽當"行政院長’一時間,薛府車水馬龍,賓客盈門,然而蔣經國最終沒有請薛嶽出山,薛家門前重又門可羅雀,更可謂世態炎涼。

薛嶽在臺灣一直擔任“總統府”軍事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但那都是有名無實的虛職。上世紀80年代,薛嶽給蔣經國寫信,“光復大陸”已不可能,建議裁撤“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更名為“國家統一委員會”,以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

物換星移,人事兩非。兩蔣相繼亡故,李大搞“修憲”勾當,將軍拒絕修憲,引起登輝政權百般刁難。1991年,李登輝裁撤“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薛嶽只好自付住所租金。臺灣銀行欲索高額房租,薛嶽不接受,臺銀便於1993年把薛嶽告上法院。

晚年薛嶽落魄臺灣,任人宰割。

丁丑年,百歲老人駕鶴西去,一代戰神隕落人間。

歷史雖已是過去,那些漫步在戰爭軌跡中的焦土、硝煙早已淡出歲月的痕跡。

薛將軍之彪炳戰功,永存世界戰史。他捍衛民族、維護國土的巨大功勳,也已在中華民族千秋史冊上留下燦爛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