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手徐根祿:奮鬥的人生最幸福

隨著夏天的到來,一年一度的夏收從南到北開始全面鋪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夏糧總產量為14052萬噸,比2016年增產131萬噸。2017年夏糧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3%左右,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夏收大忙時節,中國鄉村之聲特別報道《麥田裡的守望者》,關注那些麥收中的人和事,從一點一滴中感受中國鄉村發生的新變化。

農機手徐根祿:奮鬥的人生最幸福

圖:農機手徐根祿(左)——奮鬥者的幸福

許昌位於中原腹地,這裡的小麥成片,一望無際,稱之為“海”都不為過。許昌的麥子熟了,農機手徐根祿這幾天忙得不亦樂乎,他的機器“累”的也都冒煙了。

徐根祿:自己村裡收完了,鄰村也過來幫幫忙,都給他們收收。

眼下,許昌的室外溫度在30度以上,麥田裡沒有任何的遮擋物,人工收割就是“燻蒸”,體力不好根本堅持不住。所以,一方面幫助鄉親們收了小麥,另一方面自己積少成多,也賺了錢,徐根祿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兒。

徐根祿:收著也方便了,自己也能用用,也能掙點錢,辛苦一點也沒什麼,心裡也高興。

農機手徐根祿:奮鬥的人生最幸福

圖:天氣雖然熱,但是農機性能徐根祿還是滿意的。

其實,開著收割機收麥子,不比人工收割輕鬆。機器一發動,整個收割機都在顛簸,麥稈碎屑夾雜著塵土直接撲進駕駛室,粘在身上刺得人難受。

今年只有48歲的徐根祿,看著比實際年齡大,雖然累點,但是他說,當汗水摔在地上,一瓣兒變兩瓣兒的時候,他感覺特別的踏實,因為,這是大地的厚重。

徐根祿開農機收割小麥,漸漸認識了不少人,交際圈的擴大,讓他們組成了跨區收割隊,大家志同道合,通過自己的努力,都有了可觀的收入。

農機手徐根祿:奮鬥的人生最幸福

對於走南闖北的農機手來說,在本地作業還不算最辛苦,至少晚上能回家睡個安穩覺,可跨區作業就不一樣了,一位農機手的母親王少玲說,由於一直在麥收一線,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常常是人停機不停,高溫加上高強度的連續作業,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常常靠喝水才維持體能。

王少玲:辛苦呀,天天也不吃飯,吃不下去飯,淨喝水,就吃一頓飯,往車上放一箱水一箱奶,給他的火腿腸都不想吃。

辛苦的付出總會帶來回報,經過幾年的相處,徐根祿、趙永生等農機手們都跟曾經收割過的村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每年麥收時節,農機手們有活幹,農民也不愁麥子沒人收,看著一年沉甸甸的收穫,大家都很高興。

農機手龐秋慧:我們家種了百十畝地,每年都找他收,收的比較好,麥茬割的淺,收的也比較乾淨。

農機手郭普軍:打個電話他就過來了,我這兩畝半地,不到半個小時都收完了,收的可快。

徐根祿說,6月初許昌本地的麥收就會結束,收完之後,他和其他農機手們不會停下來,他們已經約定一起往北收割小麥,從新鄉、安陽一直收到河北的保定,他們要通過汗水的播撒,不斷地收穫一個又一個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