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湖巡檢司、柘皋巡檢司以及柘皋巡檢張宜尊

焦湖巡檢司、柘皋巡檢司以及柘皋巡檢張宜尊

巡檢司,始於五代,盛於兩宋期間,後世因之。巢湖在宋代就設置有巡檢司:“廬州焦湖巡檢,巡捉私鑄銅器、搜捉銅錢下海出界,兼監孤姥山糧倉一員。”

明代的焦湖巡檢司,始設於朱洪武時,舊為東口河泊所,後改為巡檢司。方誌載:“本縣焦湖巡檢司,弓兵四名,每名工食銀三兩,共銀一十二兩。”《明英宗睿皇帝實錄》:“裁省直隸廬州府無為州東口河泊所設本州巢縣焦湖巡檢司置巡檢一員,從知府衛宗孟等奏請也。”

嘉靖十三年,焦湖巡檢司被許承恩廢止。待至嘉靖四十二年,知縣周思充主政巢縣,焦湖巡檢司又被恢復,“於廬州府焦湖已革河泊所,復焦湖巡檢司,置巡檢一員。”

萬曆十五年,知縣趙成愈將焦湖巡檢司遷往蕭公廟,即今巢湖東山頭一帶。清乾隆三十五年,改焦湖巡檢司為柘皋巡檢司,在柘皋鎮西街建立巡檢司署衙。1912年, 柘皋巡檢司被廢除,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張宜尊,是柘皋巡檢司比較有名的一位巡檢。

焦湖巡檢司、柘皋巡檢司以及柘皋巡檢張宜尊

張宜尊(1760~?),字少伯,號少白山人,又號小癲居士。工詩文,善畫山水,其畫好用皴法,以枯淡為特色,山水臨古不求形似,畫風在黃公望、沈周間,以枯淡勝。字得米芾、黃庭堅遺意,皆為畫所掩。少遊京師,聲名鵲噪。

焦湖巡檢司、柘皋巡檢司以及柘皋巡檢張宜尊

《直隸澧州志·人物誌》載:“張宜尊,子少白。讀書嗜古,通大義,尤工山水。在大癲石田間,遊京師,時名籍甚。出為柘皋巡檢,薦升鳳陽縣,攝全椒、含山、休寧等縣事,非其好也。種松十萬株於巢湖之上,誅茅為屋,將以終老。陶文毅嘗贈以句雲:‘市隱廬江稱小吏,畫師摩詰是前身’。今蓋紀實也。然雖不樂仕進,而勤於職事,遇農田水利有關閭閻弊病者,必竭力為之;尤樂與諸生講解文藝。所至有績,民懷之。會上憲檄委婺源縣,以勞歿於道,葬十萬松園之陽。”

焦湖巡檢司、柘皋巡檢司以及柘皋巡檢張宜尊

張宜尊的畫作鈐印,帶有巢湖地域色彩,如“東黃山樵” 、“十萬松園主人”,以及“含谷老人”等。南京圖書館藏有他創作的《巢湖秋月圖》。

張宜尊還畫過一幅《牛山種樹圖》。

湖南提學使吳慶坻在《蕉廊脞錄》中說:“《牛山種樹圖》,少白山人張宜尊為舒蘇橋觀察作。道光己亥,先大父與蘇橋同官於皖,嘗為題句。圖中有梅伯言記,黃樹齋、湯海秋、陳雲伯諸公詩。餘在長沙,葉奐彬吏部舉以見貽,距題圖時蓋七十年矣。蘇橋名夢齡,漵浦人,由庶吉士散館,官巢縣,有惠政。牛山在縣城內,嘗於其地建書院,與邑諸生講學于山中,種樹無算,亦循吏也;後官廬鳳潁道。”

《蕉廊脞錄》的作者吳慶坻,是張宜尊的外孫。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