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豆瓣电影Top250里有一部排名No.154的纪录片,名叫《二十二》,

它还有一部姊妹篇,名叫《三十二》。

《三十二》上映于2014年,《二十二》上映于2017年,

主要讲述了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生存现状,

还有那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2012年纪录片《三十二》开拍时,仅剩32位,

2014年启动第二部时,仅剩22位,

2017年电影上映时,在世者不过8人。

在《二十二》上映两天,

中国大陆最后一位起诉日本的“慰安妇”受害者黄有良含恨离世,

她要的道歉始终还是没能等来。

三十二、二十二、八……最后终将归零。

时间或许会将她们从这个世界抹去,

但是时间不应该把她们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

记住历史并不意味着要揭开受害者的伤疤,

只是需要我们去尊重。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二十二》没有渲染苦难,煽动仇恨,

而是静静地述说着她们现在的生活。

她们的生活平静、安宁,少有抱怨,

言论也只是在被提起的时候才会有。

伤痛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

活着,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韦绍兰老人,瑶族,生于1920年。

已经九旬高龄她,领着一个月30块钱的低保,

买菜只舍得买白菜,因为最便宜。

24岁那年,她和女儿被鬼子抓去,

折磨三个月,抱着女儿逃了出来,却发现怀上了日本人的孩子。

她喝农药,想自杀,但被人救下。

丈夫埋怨她,但在婆婆的劝说下生下了日本儿子。

老人悲惨的一生,却有着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乐观:

“这世界红红火火的,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韦绍兰生下的日本孩子,取名罗善学。

从小他就受尽同学和身边人的嘲笑,

没人愿意跟他玩,

就连谈了六个妹仔都不愿意嫁个他,

都因为他是日本人而远离。

他说,他恨日本人,这个名声让他背得好苦。

现在的罗善学,

义务帮着亲戚放牛,打扫牛圈,

条件是以后老了有人可以照料。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毛银梅老人是韩国人,

十几岁的时候随母亲逃难来到中国武汉,

之后,母亲丢下她离开中国。

现在这个名字是解放后自己起的,

因为爱戴毛主席则姓“毛”,

“银梅”是因为丈夫喜欢白色的梅花。

在中国待了几乎一辈子的她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孝感话,

对于自己的母语,她却只会说几个词,唱一首《阿里郎》。

她还会说几句日语,

“欢迎光临”、“请您上楼”,

这些都是当年她在慰安所被要求说的话。

18岁那年,她被日本人骗进慰安所,从此丧失生育能力。

后来,她收养了个女儿,,为她隐瞒自己的经历。

幸运的是,养女很孝顺,对她很好。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导演郭柯说,拍《二十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沉重,

就是一帮后生在跟一个长辈相处,每天陪着她。

这群老人,她们最后的选择,是心中仍存芥蒂,

还是最终宽容谅解?

“一位90岁的老人给我讲70多年以后,她再看曾经迫害她的人群,

她笑了,她说他们也老了。”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在《三十二》和《二十二》这两部纪录片中,

可以注意到每一位老人在提前当年往事,

都是轻描淡写,过去了就过去了。

但是她们动情的都是家人,

家人对她们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

都会流泪。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她们是历史,她们是受害者,不是耻辱,

我希望我们能够正视这段历史,能够尊重她们。

现如今中国在世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7人,

不要等到零的时候,才被世人记住。

日本没有给她们的尊重,希望我们能给。

历史,值得被记住!

-End-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她们能够忘记这段历史,但我们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