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這三條關於人性的道理,你可以少受很多傷害

懂得這三條關於人性的道理,你可以少受很多傷害

前段時間去成都出差,剛發了個朋友圈,就收到一位朋友的信息。

“你也在成都?”

“是呀,你來旅遊嗎?”

“我是來挽回我男友的,昨晚分手了,也是不太愉快的消息。”

我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沉默了很久。

“那你何時回去?”

“過兩天,就當失戀旅行吧。”

想必也很難有這個心情,更多是想傾訴吧。

後面她接著發了好幾條消息:

“我們已經雙方家長見面,一起去旅行了。”

“我以為今年就會結婚,或者說前天都還以為。”

“莫道故人心易變,等閒變卻故人心。”

“人心真的可以變得這麼快嗎?”我還是有點小震驚,之前看她朋友圈是真的以為好事將近。

“我也不相信。”

“我第一次求人,再試一次都不行嗎?我們重新開始。不行。"

末了她發來一句話:成都,我唯一帶不走的,是你。

我只能回以一聲嘆息。

懂得這三條關於人性的道理,你可以少受很多傷害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始料未及的某個人或某件事的變故,未必能摧毀我們。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人如此痛苦,受到的傷害之深呢?

真正的原因,往往是當事人的不接納,而不是人或事本身。我們總是想不通,自己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人,遭遇這樣的事!正是你種不接納,把原來的那點痛苦不斷放大。可以說我們的抗拒有多少,由此而來的痛苦就有多少。

為什麼我們無法接納?為什麼我們會他人的背叛、變心或某些行為感到痛苦?為什麼會因為工作中同事的背後捅刀或打報告而憤怒?

因為我們不懂人性。我們以為人心是恆常不變的。對我們好的人就應該一直好下去,支持我們的人就應該一直支持下去,好同事就應該一直是好同事。

懂得這三條關於人性的道理,你可以少受很多傷害

可是啊,看不透的人心,摸不透的人性。人性到底是什麼 ? 我們不妨從傳統文化和歷史中去找答案。

儒家對人性有善惡兩種不同的看法: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如果說人性是善的,他自然更願意接近善的東西。如果人性是惡的,他自然更傾向於惡的東西。

佛法認為我們的生命中既有善的因素,也有惡的因素,但每個人在生命發展過程中卻有所側重。有些人善的力量會更大,有些人惡的力量會更大。

我比較認同佛法的觀點。人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惡的。人性是人類行為和心靈活動的積累,人的心靈中有善的心理因素,也有不善的心理因素。 當我們培養內心善的力量,就構成了善行;當我們張揚內心惡的力量,就構成了惡習。

人性是緣起的。所謂緣起,就是條件決定存在,世間萬事萬物,包括一個人的行為、語言和想法都是眾緣和合而成。所以人性不是恆常不變的,即可以通過努力去塑造、去改變;也可以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走向相反的方向。

懂得這三條關於人性的道理,你可以少受很多傷害

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數千年來的發展,無論時代怎樣變化,人性的弱點依然照舊。科技發展了,物質豐盛了,但人性並沒有提高。相反,人類的某些弱點,如貪婪、自私反而得到更大的張揚。

為什麼網絡、電影、連續劇等,充斥著物慾、暴力、色情?這讓我想到曾經看到一篇講自媒體怎麼做才能吸引眾人關注”的文章,裡面的觀點稱:只要與這三樣相關的,點擊率一定很高。

哪三樣?金錢、暴力、性。 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信息和人性的弱點是相應的,很多營銷也都是抓住人性的弱點變著花樣來。人性中普遍的弱點可以概括為:貪嗔痴慢疑,即貪婪貪慾、嗔恨嫉妒、愚痴、抬高自己輕視他人、疑心重重。

懂得這三條關於人性的道理,你可以少受很多傷害

一個人要改變這些弱點,的確很難,當外界出現誘惑,正好擊中這些弱點,加上大環境的影響和裹挾,很多人就會把持不住做出錯誤的選擇和行為。

總結起來,前面講了關於人性的三個道理。

第一,人性不是恆常不變的,其複雜性受環境、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

第二,人性的弱點自古以來就那些。於己,你要敬畏,於人,你要小心。

第三,人性是可以塑性和改變的,你可以創造條件或遠離某些環境與誘惑。

當面對別人突如其來的傷害時,選擇接納其實是一種智慧。如何具備接納的能力?其實就是從內心正視人性,正視人性的弱點,正視人心、世事均是無常變化的。

懂得這三條關於人性的道理,你可以少受很多傷害

關於接納,佛經中有“兩支毒箭”的說法。第一支毒箭,是被箭射中時的身苦,也代表我們遭遇的各種傷害和逆境;第二支毒箭則是由此帶來的心苦。

選擇接納,就是選擇在被第一支毒箭射中,傷害已經造成時,及時止損,避免繼續被第二支毒箭射中。要知道,第二支毒箭比第一支毒箭帶來更嚴重、更持久的傷害。

懂得了關於人性的三條道理,避免再被第二支毒箭射中,你可以在這個世界少受很多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