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一个蛋壳、十三年准备:当爱好遇上坚持,一切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扫地僧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个角色。他武功高强,却隐居于少林寺藏经阁内,日常功课就是扫地,很不起眼。而当最后人们终于意识到他的厉害时,才会惊觉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扫地僧”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梗”,用来指代那些明明有着过人的特殊技能,却做着看似毫不匹配的工作的人,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深藏不露”。

浙江省衢州学院就有这么一位“扫地僧”。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门卫,同事们都叫他老潘。

和许许多多的门卫一样,老潘的每天干着收发报纸,寄送快递的活儿。这活儿他干了十多年了,再熟悉不过。

不过,某些时间,老潘却会摇身一变,变为另一个身份,做另一项工作:当老师。

事情要从2000年说起。那会儿老潘还不在衢州学院工作,一次偶然间,在电台听到一个有关蛋雕的节目,感觉很新奇,于是开始自己尝试。

没想到,这一尝试,竟然发现了自己以前都不知道的美术天分。做出来的蛋雕有模有样。老潘感到很有成就感,便把蛋雕作为爱好坚持了下来。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十三年准备:当爱好遇上坚持,一切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当然,这期间也有很多让他很“难过”的事情。那就是吃鸡蛋!

刚开始力道把握不好,总是刻坏,浪费了很多蛋壳。可是鸡蛋不能浪费呀,只好都吃掉。吃到最后,想到鸡蛋老潘就发怵。

不过工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老潘的技术越来越炉火纯青。在他的巧手下,薄薄的鸡蛋壳刻上了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变得栩栩如生。

2008年,老潘来到衢州学院当门卫。蛋雕已经成了他的兴趣爱好,难以舍弃。于是每天中午,别人休息的时间,老潘继续他的蛋雕爱好。

有学校的老师看到了,啧啧称奇,对他的手艺非常叹服,建议道:不如你个班,带学生吧。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十三年准备:当爱好遇上坚持,一切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老潘当时很是犹豫。蛋雕毕竟是比较小众的艺术,况且还要求有美术基础,会有学生来跟自己学吗?

到2013年,老潘终于一切准比就绪,正式开始带学生。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十三年准备:当爱好遇上坚持,一切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老潘教的就是蛋雕的技艺。

几年来他带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的手艺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今年,老潘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捣蛋部队”。

蛋雕如今成为老潘生活的一部分。他庆幸自己:从没放弃过爱好。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十三年准备:当爱好遇上坚持,一切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像老潘这样的“扫地僧”般的“高人”,在民间还不少呢。最近,有一位南阳保洁师傅惊艳了网友。

大爷名叫孟建国,今年64岁,河南南阳人,是这所学校的一名普通保洁员。

近日,石家庄二中西校区专门为孟师傅办了一场个人书法展,展出50多幅作品涵盖了隶书、草书、行书、篆书、金文等字体,让师生赞叹不已。

说起孟师傅,他其实是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12岁时南阳老家村里人就找他来写对联。2014年,因为儿子生活居住在石家庄,孟师傅和老伴从老家南阳来到石家庄照顾孙子。此后,便开始更系统地训练写字。

每天4点多起床,练习书法一个多小时,临摹一遍王羲之的《兰亭序》,然后7点前赶到学校打扫卫生。平时闲暇时,他还会到公园里写地书,和书法爱好者交流。

去年,孟师傅偶然看到石家庄二中西校区招保洁员,想着打扫卫生也算是锻炼身体,便报名应聘。

孟师傅为人低调,每天工作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埋头扫地,谁也不知道他还“深藏绝技”。直到有一次,学校领导们正在讨论一幅手写的活动标语,一旁打扫卫生的他听到后,便开口说了几句。

有懂行的老师一听,竟是专业建议。这下子,孟师傅爱好书法这事才被大家知道。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老孟从家里拿来了几幅习作,众人看后惊讶不已。一打听才知道,这位不起眼的保洁师傅,竟是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滹沱诗社会员。

今年学校办艺术节,校长和工会主席便专门为孟师傅办个书法展。书法展从5月8日持续到5月13日,在校园里一时轰动,很多师生跑去参观、欣赏,一些书法老师还组织学生集体去学习。

通过这次书法展,学生们见到孟师傅开始称呼“孟老师”“孟先生”,并鞠躬致意,这让他感到很开心又有点害羞。

一把刻刀、一个蛋壳、十三年准备:当爱好遇上坚持,一切会变成最好的样子

该校信息宣传处老师焦瑞所说,孟师傅虽然是做保洁工作的,但是他身上的精神感染了大家。孟师傅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工作之余,坚持练习书法,令人十分感动,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而对于孟师傅自己而言,练习书法则让他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现在每天练书法、打扫卫生很充实,陶冶了性情,也修养了身心”。

能有一个兴趣爱好,心中蕴藏着这份热爱,虽然短期内无法改善生活状态,但长期坚持,却真真切切能改变一生。把你的兴趣爱好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是生活的美好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