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的大公无私吗?

包拯确实是北宋的一个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良臣。

之所有有题上的这种疑问,是因为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品,如戏剧等,将包拯不断神话了,艺术是基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对包拯的这些附会神话就使得后人怀疑其真实性。

首先从宋朝的正史记载入手。

包拯真的大公无私吗?

《宋史》书影

《宋史》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闾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进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意思是包拯在朝中为人刚毅公正,皇亲国戚与权贵们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百姓说他清廉公正,是黄河水清澈,他的名字妇孺皆知,都尊称他为“包待制”。民间流传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谚语,大意为:行贿、打通关节这样的行为到不了的地方,只有在阎罗王与包拯那里。就是说在包拯那里暗中行贿串通关系的事情根本不会有,这应该是对他的官德人品最好的评价。

因此还有人评价他:“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与人不苟合,不会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在现今存世的《包孝肃公奏议》,共一百八十余篇,有近一半是抨击官员贪赃枉法之论;有五十五篇为直言举报贪官污吏之文。其中,被指名道姓受检举弹劾的枉法贪赃官吏者有六十四人之多。他不畏权贵,不仅弹劾官员,还弹劾皇亲国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弹劾王逵案,假太子案,弹劾张方平案等,这些都是载入史册的,并非子虚乌有。

包拯真的大公无私吗?

包拯画像

自宋以后,关于包拯的民间故事逐渐多了起来,很多书中都有包拯的艺术形象出现,大多是他断案如神,秉公执法的故事,近现代文学家胡适曾说他是中国的福尔摩斯,还评价说:“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包龙图。包龙图——包拯——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附会在他身上。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确实,至今关于包拯的戏曲如《狸猫换太子》、《断后》、《打龙袍》、《铡包勉》等依然耳熟能详。虽然很多都是小说家言,但百姓愿意让众多的传奇故事在他身上演绎,究其原因,说明包拯是个公平正直,执法如山,爱民如子的清廉好官,是被后世所赞誉的做官之人的榜样。正因为包拯为官期间做到公正、公平、不畏权贵,才使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也成为后世执法官员的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