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常把时间称为“光阴”?

中华文化中常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前人用来提醒和督促人们珍惜时光、抓紧学习的诗句。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把时间称作"光阴"呢?

传统文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常把时间称为“光阴”?

其实,日晷,是中华古代的计时一起,用"晷"来测量时间。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是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一种仪器。在圆形石板上刻上表明时间的度数,圆中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阴影由长而短,由短而长,由此知道时间的变化。"光阴"于是成了时间的代称。

传统文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常把时间称为“光阴”?

又由于古代的刻度是用寸量的,人们就用"寸阴"表示时间极为短暂。又根据《淮南子.原道训》:"夫日回而月圆,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这是古人最早以"寸阴"言时间宝贵的名言警语。后人遂有"尺璧寸阴"的形容。

根据《晋书.陶侃传》记载:"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人,当惜分阴。"在这里陶侃提出了时间更短的"分阴",后人又借此生了比"分阴"更短的"秒阴",有《惜阴诗》为证:"古人惜寸阴,贵于惜黄金。光阴难再买,黄金失可寻。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吾辈方少年,更应惜秒阴。"

传统文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什么常把时间称为“光阴”?

在浩如翰海的诗歌中,有很多是以"惜阴"为题材的。如杜荀鹤《题弟侄书堂》:"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朱熹《偶成诗》:"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 光阴不可轻";陶渊明《杂诗》:"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朱敦儒《水调歌头》:"白日去 如箭,达者惜分阴"。可见历来人们对于时间都是十分珍惜的。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