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提倡“交领右衽”,为何有“男左女右”扣衣方式?

中华文化很早就有“男左女右”之说。封建社会由于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夫权思想影响,在尊卑贵贱、辈份高低及等级地位排序等方面,皆遵“左为尊为上”、“东为大为首”,故“男左女右”之说,是一种权力、高贵象征。

根据《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就人体而言,古代圣人认为“面南而立”为正、为顺,根据“天人相应”及阴阳学说的理论

汉服文化提倡“交领右衽”,为何有“男左女右”扣衣方式?

人体之左为东,主生发属阳;之右为西,主肃降属阴左为阳,男为阳;右为阴,女为阴,故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说。从而形成一种自然规律而客观存在,无论民间百姓,还是朝廷命官大多遵从沿用。

现在所穿衣服的门襟都是“男左女右”,而古代又有左衽、右衽之说,两者很容易混淆。

汉服文化提倡“交领右衽”,为何有“男左女右”扣衣方式?

衣襟为什么也分“男左女右”,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

右衽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称为左衽。

《汉书·终军传》有云:“大将军秉钺,单于犇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

汉服文化提倡“交领右衽”,为何有“男左女右”扣衣方式?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羌胡被发左袵,而与汉人杂处。

如此看来,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而《礼记·丧大记》记载:“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因为活人只用衣结不用钮扣,右衽便于用右手解结。死人入殓的衣服用“左枉”(右襟压左襟)衣结用死结,因为死人已不用解衣。

汉服文化提倡“交领右衽”,为何有“男左女右”扣衣方式?

右衽并非汉字文化圈独有,一些非汉字文化圈的民族。17世纪,扣子最初问世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的外套上才钉扣子。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着穿。女士衬衣上的扣子钉在左边,极大的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穿衣的仆人们(多为右撇子)。

男士衬衫的扣子在右边,不仅因为大多数男人们是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拔出挂在左腰上的剑,不容易被衬衫给兜住。既然所有女装衬衫的扣子都在左边,要是有哪家成衣商提供扣子在右边的女士衬衣,那就很冒险。

汉服文化提倡“交领右衽”,为何有“男左女右”扣衣方式?

毕竟,女士们早就习惯了从左边扣扣子,一旦扣子换到右边,她们还得培养新习惯,改用新技巧。除却这一实际困难,部分女士恐怕还觉得,当众穿扣子在右边的衬衣叫人尴尬,因为看到的人会以为她穿的是男士衬衣。

中西文化融合后,由汉服的“交领右衽”,以西方结合形成“男左女右”的衣扣方式。当然在民族文化真正繁荣的时候,人们并不会在意胡服汉服问题,穿啥都一样。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