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术和西方美术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YERO

谢谢!我不赞成题主的说法,

“除了写意国画之外都被吊打,尤其是人物画”。。。这种说法非常片面!

那你说毕加索的抽象画90%的人都看不懂,相较于中国画人物而言,毕加索的是不是也要被吊打?他的可是西方艺术!


两个民族的文化本来就不能放在一起去比较,就连审美世界各地也各有不同。非洲还有盘唇族呢,嘴唇越大越好看。。。人家自己就认为比东方人、西方人都好看!

我觉得可以去比较别的也不要去比较文化,因为文化没有标准,只有艺术家个人的水平高低,对艺术的理解深浅不同!

我认为就“艺术理论、艺术精神”而言,中国画可以说首屈一指。

如果一个人欣赏艺术的眼光仅仅停留在“像”与“不像”这个层次上,那么你对艺术的了解就太肤浅了。中国画也有画的很像的,高水平的工笔画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可是中国画历来根本就是“重神不重形”,千百年来中国画家的思想重点根本就不在

“像不像”这上面,而是“高不高”这一点上,这里的“高”指的是“精神、情怀的高度”!

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根本就欣赏不来中国画。


当然这里我并非是要低贬西方艺术,西方艺术更加注重严谨和科学,在这一点上也值得我们学习,两者都有互相补充的地方。如果实在欣赏不来中国画也可以去欣赏西方艺术。西方艺术毕竟更加直观,更容易欣赏,受众也更多!谢谢!


万物皆明




我们说,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离不开它孕育生长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中国古代美术滋生于中国古老神奇的大地,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滋润和影响,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含蓄深沉。西方美术受西方宗教神学和近代文明的熏陶,特别是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油画为主要画种以表现人物为主要题材的西方美术,色彩亮丽,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中国古代美术注重神似,追求意境,往往“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韵味无穷。西方美术注重形似,强调写实,看上去似乎表达的更直接更开放。有人说,中国古代美术是“雅”的艺术,西方美术是“俗”的文化,这话虽不免有失偏颇,也有一定道理。





中国古代美术早于西方美术至少八百年。但应该承认中国古代美术缺少一套系统完整的美术理论。西方美术虽然发展较晚,但已建立了一套包括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应用学等与美术相关的一整套美术理论体系。



一方面,西方美术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美术理论作支撑和指导,一方面,以表现人物为主的西方美术因其更形象更直观更艳丽而更容易为人们理解接受和认可,西方美术逐渐成为当代世界美术艺术的主流。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西方美术就比中国美术“高明”和“深奥”,只能说明西方美术应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当然,这是需要中国艺术家借鉴学习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古代美术毫不逊色于西方美术,也没有谁高谁低谁好谁坏之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时期的西方美术“热”而丧失对中国美术的自信,更不能丢掉传统,自废武功。继承并弘扬中国古代美术的优良传统和精华,学习借鉴西方美术在写实和色彩运用等方面的长处,建立完整的中国美术理论体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而不是照搬西方美术,中国美术一定会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谁怜一灯影

昏鸦觉得美术本身不存在所谓的“优缺点”,存在即合理,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能够留下的都是“金子”,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如果说文化还有精华与糟粕之分那么美术作为艺术创造的主要形式之一则是春兰秋菊、各有所长。

昏鸦极其反对厚此非彼的“艺术沙文主义”,诸如中国画的意象之美高于西画的具象之美;散点透视优于焦点透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先天胜于人文思想……。



昏鸦说很多“以古释今”和“以西律东”的思想都源自于文化艺术上的自卑心理,源自于对真正传统价值之误读和歪曲。


只要有形象表达那就都属于具象范畴,以形似求神似是西方艺术的人文基调,“以形写神”是中国画对自然脱胎换骨的高度融合。

焦点透视一说更是牵强附会,如果说立体主义还是建立在科学透视原理上的一种追求更为强烈的表现张力来达到多维视效的话那么中国画从来都没有过也不会符合所谓透视规律。

要透视做什么?中国画的根性就是一种“境生于象外”的意境之美,追求意象之美也是世界艺术殊途同归的终极审美价值。


西方艺术滋生了解剖、生理学等自然科学,和宗教、哲学息息相关并呈递进关系。

中国艺术是“早智”文化的产物,琴棋书画是士大夫、文人骚客“游于艺”以求修生养性的综合多元之表现。

以“诗书画印”为高度杂糅的艺术形式缺乏纯粹,但是不乏“折中”。以点带面,几乎原地不动地暗合了现代艺术很多思想观念,尽管在本质上有着不同。

“民族艺术就是世界艺术”,前提是这种民族艺术须具有绵绵不绝的活水源头,有包容并序的艺术形式。中国艺术早就在影响世界艺术的发展方向了,一向以“谦虚”自居的我们需要秉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不同的艺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我们的艺术。

昏鸦掠去,以上观点有悖之处望大家多多斧正和不吝赐教。


疾飞昏鸦

我们落后的不是能力,而是思维。

我们落后的不是天赋悟性,而是作风态度。



西方人不迷信权威,我们整天泥古食古,跳不出古人的圈子,而一但跳出,就为所欲为。

比如国画,伫立在大山之上的一个衣袂飘飘的人,竟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举着的酒杯。许多国画工匠画了一辈子,不懂得什么叫透视。一匹马,二千年之后,还是那样的造型,反正就这么自娱自乐自欺欺人地画,当然,始终有人会拍手叫好,自我沈醉的拍手叫好,都是圈子里的人。



一百年前,就有种思想叫西学东渐,但在绘画上,这一百年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没有自己的思想,哪来的突破。

日本人,用汉字别开生面地创造了汉字平面线条艺术。很多人,像瞬间悟透了灵感,甩开膀子画字,怎么丑怎么画,怎么夸张怎么书写,于是乎丑书盛行。还美其名曰书法是小众的艺术,这些欺世盗名者,竟然搭乘改革的春风,纷纷坐在了会长、主席的位置。



现时的美术界,并不比书法界厚道。不要动辄拿毕家索说事,请把水平先搞到达芬奇的地步再说话吧。

我不会画,但我喜欢画。我的理解或许水平不高,但我是凭着良心说话。

超过西方,取决于思想和主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抱庸斋主

审美不同罢了,个人微不足道的观点西方讲究写实,细节挺牛逼的,油画,素描等,中国画讲究格局尤其是山水画,小小的画卷能容得下乾坤,也是特别厉害的,说中国美术丑说明兄弟西方现代画挺厉害👍👍


花生米与毛豆粒

中国古代的美术与西方美术是有得一比的,题主认为中国古代人物画比西方人物画相比差距太大,其实这真的是一种误解。

中国画最早成熟的其实就是人物画,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有《洛神赋图》流传千古,当时就已经很成熟了,唐代的吴道子,阎立本,周舫,韩恍,等人物画家的作品生动传神,人物形象准确,色彩缤纷,与后世出现的西洋油画同样精细,只是中国画的审美观与西洋画不同,中国画注重意境,注重人物的动态,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几百个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动态十足,虽然都是线描的构成,但是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这种高超的技法西洋画家不一定做得到。还有很多石窟寺庙的壁画,人物的描绘同样精美传神,虽然不是什么大画家的作品,但是完全可以体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水平。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洋风景画本身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西洋风景画就好像现在的风景照片,讲究的还是景物的真实感,中国山水画讲究的是意境,每一幅画要求可观,可游,可居,这不是西洋绘画能比的。


西洋古典绘画和中国古代绘画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古代绘画大多数是工笔画,很多技法与西画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造型准确,色彩真实,除了造型的基础不同,中国画是以线造型,西洋画是以光影造型,透视方法不同,西画是焦点透视,国画是散点透视,各有优缺点,有不可替代性。


鄞粤强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决定了中西方绘画不同的表现手法。

中国画的美学意境

1.有气韵则有生动。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体现了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一直被沿用至今。

2.因心而造境。这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意思是画面意境不是自然的真实的生活 图景,而是作者按自己的理想虚拟出来的虚幻飘渺的艺术境界,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或少有的。

3.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处理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他通过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画面 主体,是主题更为突出,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余地,使人回味无穷。


4.以诗入画和画中有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情景相生,得薏于画外。

中国画的特点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书法用笔,二是以线造型。形式特点是:夸张变形、概括提炼、对比强烈、装饰性强。

中国画不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线领域的局限 ,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 ,把见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他们虽然不能准确再现现实景象 ,但却气韵生动, 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而西方画家是理智的进行构图 ,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画面形象,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中西方传统绘画 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给人不同的感觉。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 ,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就是一幅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了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

中国花鸟画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 ,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如《鸡雏待饲图》,描绘了两只卧立各一、毛茸茸可爱的雏鸡 ,通过他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期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们对面画外母鸡 迫不及待的呼唤。

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 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如《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 《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画面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画面中,画家巧妙的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 ,把那位飘忽不定 ,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

对于西方传统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 ,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性特点 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应用,科学的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法的采用,统统表明了作者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总之,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 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例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传统绘画 虽然偏重在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们也在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于作品中。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 ,都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遍地蔷薇开

题主依据什么标准来判定除了写意之外的国画被西画吊打?市场价格?还是评论界的一致意见?似乎哪个标准都很荒谬。

艺术品价值判断本身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市场偏好,审美习惯、个人偏好、商业包装、稀缺程度等等,何况东方的艺术审美与西方截然不同,其文化根源更是大相径庭,孰与高下根本无从谈起,何来此一问?

任何一种艺术,不论何种风格何种品类,只有直面人心灵魂,引起“读”者共鸣,通过作品与读者达成深层次沟通,才可以算得上艺术。表象的感官刺激和浅层的逻辑解读都不是艺术的本质。因此每件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人其价值体现天差地别,比如毕加索对于某些人价值连城而对另一些人形同废纸,无关流通价值和他人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