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農村收古董,遇見的那些人

昨天,寫了篇《我在農村收古董的那些年》。今天就寫一寫,那些年遇見的那些人。

首先,是一位和我亦師亦友的朋友。我在農村收古董,遇見的那些人

放一張馬未都老師的照片,在我眼中哪位朋友和馬老師,有很多相像之處。

我這位朋友姓於,有個很俗氣的名字叫,於得水。我老叫他水哥。

我和水哥相識在一次交易中。那時我去老市場那邊,出一些淘來的物件。

因為沒人出我心理價位,所以一直沒出貨。後來遇見水哥。記得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把我鎮住了。

大概就是說,“小夥子玩瓷的,這黑釉春瓶,我拿了。別的收起來。”

那時候我哪懂行話啊,聽的有些懵圈。

在收藏圈,

見面招呼你是“玩什麼”。意思你收藏什麼。

買你的東西叫“拿了”

不想買的叫“你收了”。

他看我有些懵,就樂了,他上完貨還給我留了個電話。叫我以後有物件了,可以找他。

後來我們交易了好幾次,都是在他開的茶樓裡面。說實話,每次去他茶樓,都沒看見有客人。


我在農村收古董,遇見的那些人那時還聽納悶,開個茶樓賠錢。

熟悉了以後,才明白收藏圈那個俗語的含義,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和這些開店玩的比,我們這些鏟地皮的就是,小打小鬧的游擊隊。賺的是跑路的辛苦錢。人家才是真正玩收藏的。

成了朋友以後,沒事就喝點小酒,嘮嘮圈內的各種傳說。在他指導下也上了幾件開門的貨,認識了不少朋友。

那段時間,感覺真正長了不少見識。雖然還不時的打眼,但和以前比起來,好了許多,也賺了些錢。

第二個人,是叫我在這個圈子,萌生退意的人,我只知道他姓吳,六十多歲。
我在農村收古董,遇見的那些人

​這件遼黑釉小口瓶,就是在吳老爺子那收的。我至今保存。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2006年時候。

去他家收,幾件民國時期的小玩意。

在院子水井邊,看見的這黑釉小瓶。當時在井邊側放著。上面有泥土,看起來很埋汰。這一點很重要,原因下文說明。

記得當時,我提出要收這小瓶。吳老爺子立刻警覺起來,問我要這破亂東西幹嘛?

我當時還很後悔,話說漏了,老爺子要“崩價”。就是堅持要高價的意思。

一番討價還價,最後1500元收了。當時感覺自己終於撿了個大漏。

回家路上,靜下心來感覺有點不對味。

就是前文說的,這小瓶在院子裡最顯眼地方放著,而且在井邊,人來人往的地方一點磕碰也沒有。品相如此完美。

聯想到最近圈子裡,流傳黑釉瓷器價格飆升。我就很湊巧的抓到這件精品。

就知道這回“打眼”了,

中了別人的“埋雷”,就是別人合夥用仿製物件,勾引你上當的意思。

後來後,找了水哥和幾個圈內朋友,幫我“掌眼”。老哥幾個都認為是高仿。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出現了很多黑釉高仿瓷器。不少人都中了招。看起來是有團伙在集體埋雷,抓豬啊。

後來,隨著收藏大熱,各種做偽技術愈發高明。市場基本被仿品佔領,我也就慢慢淡出圈子。

第三種人就是各位藏友,有個網友發的自己收藏的“西周青銅人偶”圖片
我在農村收古董,遇見的那些人

大家樂一下,其實告誡朋友們,市場各種仿品橫行,收藏需謹慎。

有句圈內老話說的好,“認為對的,往往是仿的。打臉就在當下”

在這圈子記住,

交有徳之朋,決無義之友。
我在農村收古董,遇見的那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