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丨一個放牛娃的勵志故事

本報評論員丨一個放牛娃的勵志故事

本期《汽車商報》全文刊登了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署名文章“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致敬”。作者以樸實的文筆,講述了自己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奮鬥成長的故事:從一個放牛娃的懵懵懂懂,到走街串巷給人照相掙錢的毛頭小夥;從當年為了保住自己的冰箱零件廠不斷找尋落腳點的執著,到今天為了讓吉利汽車跑遍全世界的堅持。全文披露了許多以前我們沒有聽說過的經歷和故事,情真意切。用一個放牛娃的勵志故事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致敬,非常有新意,也更能打動人。值得大家一讀。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國經濟不斷髮展的四十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真正意義上節節高的四十年。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繁榮富強,也不可能有今天大眾百姓的美好幸福。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共識。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的根本性作用,是解放了生產力。它激發了許許多多像李書福那樣的有夢想,有理想的人投入到市場經濟的事業大潮。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假如沒有改革開放,今天的李書福可能還是當年那個放牛娃形象,在臺州的農村為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而操心勞作;假如沒有改革開放,別說造車,李書福可能連當年那個冰箱零件廠都搞不下去了。李書福的成長過程就是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進程的真實寫照。過去,有些人總用“瘋子”、“狂人”來形容李書福,以此來說明李書福成功的“與眾不同”。今天讀完他的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書福與所有今天成功的企業家一樣,他們都得益於改革開放這個偉大時代。

必須要指出的是,這些年來,但凡成功的企業家都被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更有的被編造的各種謊言和故事將他們一起放在公眾面前,彷彿只要成功就一定有故事,有背景。李書福也不例外。這些年圍繞著李書福的各種議論和故事就沒有停止過,搞得李書福不勝其煩。其實,李書福就是一個放牛娃出身,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靠自己的努力、勤奮,和他對自己夢想的執著,一步一步走到了現在。李書福的故事很普通,他和他的父母家人就像今天江南一帶普通百姓一樣,深知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如果大家在讀了這篇文章後能感受到這一點,那應該是另一種收穫了。

改革開放其實就是給每個有夢想、追求的人搭建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每個創業者都是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在這個舞臺上的每一幕大戲都應該與這個時代和特定時期的國家方針政策相吻合。李書福的創業歷程有兩點值得一說:一是他始終堅持實業發展,自主創新。這對今天很有現實意義。通讀李書福的這篇文章,無論是當年搞冰箱冷櫃,還是摩托車,直到今天的汽車,他一直沒離開踏踏實實幹實業。如果說當年他由於資金實力有限只能選擇別人不願意乾的“苦活累活”,今天,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選擇去做貿易、房地產等來錢快的行業。相反,他在實業這條路上越來越遠,不僅如此,他的實業發展始終伴隨著自主創新。今天的吉利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領先者。如果沒有堅持自主創新,吉利汽車一定不會有今天的地位。將企業的每一次發展都緊扣時代脈搏,是李書福創業歷程的第二個特點。無論是當年的收購沃爾沃,還是今天參股戴姆勒,曾經有許多人引出無限想象,但真實的動因其實很簡單,就在於他內心有著強烈的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使命感。用他自己的話,中國經濟需要產業升級,中國汽車一定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李書福這樣的創業者們用自己的創業行動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踐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四十年。這一點,在讀完李書福這篇署名文章時,必須認識到的。

做事先做人,不搞歪門邪道走捷徑。這個道理必須要懂。改革開放四十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四十年。今天,黨中央提出了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帶領我們從開放走向更大的開放,更離不開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作風和精神。前進的道路上依然會有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我們必須堅定目標信念,一步一個腳印往前奔;不好高騖遠,不投機取巧,不急功近利。我們推薦大家讀這篇文章,也是想讓大家從李書福身上看到理想信念的重要,看到面對困難和挑戰執著堅持的可貴,看到他前進路上獲得成功後每一次的清醒。這對今天每一個懷揣夢想追求人生事業的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生動的勵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