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與“舊”的博弈,汽車業規則重置

“新”與“舊”的博弈,汽車業規則重置

近來,隨著整車和零部件進口關稅降低、汽車企業合資股比降低等政策的連續出臺,業界對汽車業將發生重大變革的預期已越來越強烈。除此之外,市場的新變化也給汽車產業帶來了巨大改變,越來越多的新興造車企業開始進入整車製造業,並依託自身在大數據、物聯網等方面的優勢,專攻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車市場。而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之下,傳統自主品牌車企如何在愈加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發展,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新”與“舊”的博弈

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新能源和智能化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模式開始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可以說今年的北京車展已成為新能源和智能化發展的分水嶺。

不論是一汽、東風、上汽、北汽、吉利、比亞迪、江淮等這樣的傳統汽車企業,還是蔚來、前途、威馬、小鵬汽車和拜騰汽車等這樣的所謂“造車新勢力”,以及奔馳、寶馬、豐田、大眾、捷豹路虎這樣的國際巨頭,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集中發力,展出了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

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表示,未來會把重點放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目前已經投資一大批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相繼在電機、動力電池系統、純電動整車專用平臺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

新的技術、新的需求、新的參與者,這一切都在改變著已有的汽車行業的遊戲規則,更加迅速地推進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優勝劣汰。但另一方面,互聯網與汽車也在進行著深度融合。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說,互聯網與汽車工業的融合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這一波“互聯網造車”的熱潮說明汽車產業進入到了創新的風口期。這也是汽車行業創新轉型的重大機遇期。

專家表示,展望未來,互聯網與汽車工業的融合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不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新興的造車企業,都在將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出行方案,以及智能製造作為重要抓手。而在這過程中,新老汽車企業將相互競爭,同時也將相互促進、相互合作,推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收”與“放”的挑戰

國家發改委日前明確表示,汽車行業將在5年過渡期後全部取消合資股比限制。具體方案是,2018年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將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與此同時,一家外資車企在國內合資夥伴不超過兩家的限制也將被取消。

合資企業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沿用了幾十年的政策一經取消,是否會對現有汽車合資企業中方合作伙伴,以及自主品牌企業,甚至是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造成影響,一連串的問號等待著答案。

可以肯定的說,合資股比的放開,必然會對現有的汽車產業格局帶來改變,將加劇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新一輪競爭,或許很快就會有一部分中國品牌被淘汰出局。但這對現在中國汽車行業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兒,優勝劣汰之後,剩餘的那些優質品牌才能有機會與合資品牌正面競爭。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表示,股比放開是國家戰略,兩年前汽車行業就已經有共識,是中國汽車產業做強的必經之路。股比放開後,中國車企將直面跨國公司的競爭,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沒有勝出的機會。

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張寶林說,汽車產業的全面對外開放,將深度改變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形態,壓縮中國品牌向上的時間窗口。可以預見,汽車產業必將發生重大的資源、資本和利益的重組,全球化整合即將到來。

專家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的逐步放開已經是一個必然趨勢,會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更廣泛更多元的資本、技術、管理、人才交流合作,促進中外企業在公平競爭環境下實現共同發展,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同時,合資股比放開,讓外資享受國民待遇,也有利於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獲得對等的權利,長遠來看,有利於中國汽車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高”與“低”的機遇

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降低的政策正式發佈,汽車整車稅率由最高25%降至15%,汽車零部件稅率由最高25%降至6%。政策發佈之後,包括奔馳、寶馬、沃爾沃、保時捷、奧迪、路虎等進口豪華品牌都紛紛降低了進口車的銷售價格。

對此,汽車行業資深專家、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表示,這次的關稅降幅在之前的預料之中,幅度是比較大的,可以說是在汽車關稅方面邁出一大步。同時,目前每年的進口車在100多萬輛,與每年3000萬輛的國內總體汽車銷售市場相比,比例是比較小的,不會對目前的整體汽車市場造成大的影響。而且,進口車與國產車型是互補的,絕大多數跨國企業只要是在國內生產的車型就不會進口,進口車型就不會在國內生產,不會對國內汽車產品形成直接的價格衝擊。

專家表示,近來,我國汽車市場方面的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包括製造業增值稅降低、放開合資車企股比,以及此次的關稅大幅下調等都在為消費者不斷帶來利好,而且這種政策疊加效應也在不斷擴大。隨著進口汽車關稅下調,豪華品牌車型的價格也會進一步走低,這也會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而隨著進口關稅的下調,國外豪華車企的部分車型國產化進程有可能會延遲。我國汽車生產和消費市場將開啟新競合時代。

江淮汽車總經理項興初表示,伴隨進口關稅下降和未來的放鬆股比限制等政策的變化,預計汽車產業的淘汰賽將會加劇,兼併重組將會愈加激烈,不過這是短時間內會出現的陣痛。汽車產業的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在汽車產業國內國外的競爭都步入白熱化階段的背景下,一定要加強價值鏈資源的優勢互補、整合和利用,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要在創新開放合作中尋找共贏之路。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我們希望通過外資開放來帶動中國汽車工業和本土企業的發展,從目前來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度以及國內企業的競爭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的傳統汽車業已經很成熟了,新能源汽車也有相當的競爭力,中國企業應該有信心和能力去和外資企業開展公平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