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哥:揭祕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書接上回,摩托哥和大家一道回顧了雅馬哈的LMW理念(即Leaning Multi Wheel的縮寫。是雅馬哈對於自家三車輪及多車輪傾斜車型的總稱,),以及倒三輪TRICITY的誕生之謎。

《摩托哥:有一種概念叫“LMW” 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上)》

今天,摩托哥將繼續就雅馬哈LMW的話題,和大家進行深入討論其獨特的技術核心。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為雅馬哈LMW概念的首款量產車,TRICITY 125本身的整個結構並不算複雜,將LMW概念所衍生出的前兩輪獨特設計結構,與普通踏板車類似的後部進行結合,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倒三輪TRICITY。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那麼LMW的前端結構的平穩轉向究竟是怎樣實現的呢?其實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下,將一個紙箱的頂部和底部去掉,然後橫置於地面上。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將紙箱的兩邊側邊視為TRICITY的左右前輪,接地的一面視為地面,而另一面則是車身。從上方向下施力,我們會發現,無論左傾還是右斜,兩側懸掛始終能夠同步協調,確保車身面與地面能夠始終保持水平穩定。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有了初步概念後,雅馬哈的研發團隊用一種簡單的方式進行了驗證。他們將一次性筷子折成適當的長度,並用橡皮筋進行鏈接,搭建出了最初的前兩輪聯動機構的基礎模型,然後以3D建模的方式,通過電腦模擬進行計算,最終鞏固了這一想法。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前面兩個輪子,後面一個輪子的車身佈局中,為了同時兼顧駕乘的輕快感和行駛的穩定感,雅馬哈在TRICITY的前部左右分別採用了兩套獨立的伸縮式懸掛,並與中央支撐車身主體單元並行鏈接。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這樣一來,前兩輪側的傾斜機構、左右懸掛這兩個獨立系統,能夠互不干涉的協調工作,進而獲得最大限度的轉彎傾角,以及獨特的輕快操控。該系統與車體的連攜也經過獨特設計,形成了一個類似平行四邊形的緊湊結構。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轉彎時,車身能夠與前兩輪同步的傾斜,而且左右輪胎與地面接觸的寬度幾乎沒有產生變化,進而為駕馭者帶來了最為自然的操控感與穩定感。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一般來說,普通摩托車的前懸架系統,大多都是採用的伸縮式懸架,不過也有一部分踏板和彎梁,採用了槓桿式懸架。

所謂伸縮式懸架,是一種在摩托車領域普及率極高的懸架系統。它的外形有點兒像是將兩個直徑不同的圓柱套在一起,在工作狀態中兩個圓柱能夠像望遠鏡一樣伸展。不過當減震下沉超過一定限度時,可能會對行駛造成一定影響。當然,這種懸架系統還是具有相當不錯的可靠性,批量生產也十分便利;而槓桿式懸架,主要被用於一些踏板和彎梁車型。這類懸架的優點在於輕便,且成本極低,然而受限於設計尺寸,很難應對大行程減震的使用需求。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綜合對兩種懸架形式優缺點的考量,以及還原最自然駕乘感的訴求,最終還是採用了伸縮式。不過,對於TRICITY這種雙前輪的特殊結構,普通的伸縮式懸架並不能滿足使用需求,所以在此基礎上,雅馬哈以LMW理念為導向,進行了深度研發。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最初的設計中,雅馬哈採用了比較保守的設計方案。在前部每個輪胎的兩側分別安裝獨立的伸縮式懸架。但是從設計性的角度出發,最終未採用,而是另闢蹊徑,在TRICITY前輪的內側,分別安裝兩根獨立的前叉,並將減震機構至於後端,這就是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單側固定式懸架設計。這一極具創新的設計,不但進一步滿足了整車的輕量化需求,同時令車身更加苗條,也完美貼合多輪傾斜車型理念的設計初衷,毫無疑問地成為了TRICITY的身份象徵。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TRICITY的雙前輪構造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相較傳統的單前輪摩托,雙前輪所受到的壓力更加分散,進一步減輕了輪胎的負擔。面對轉彎和制動時的表現更加從容,這也是雅馬哈LMW設計理念的一大優點。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對於一般的中小排量踏板來說,幾乎都採用了後部懸架與發動機的一體化集成所以,所以通常整車重心分佈是偏向車尾後方的。但對於TRICITY 125而言,由於採用了相較普通踏板前端更為複雜前二輪機構設計,整車前部重量增加,其副產物就是獲得了更加自然的車身前後重量平衡,進而實現了與MOTOGP賽車相同的重量分配,能夠提供更加自然且運動的駕乘體驗。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這樣一來,憑藉雅馬哈獨特的技術理念和嚴謹態度,TRICITY同樣能夠為騎士帶來接近於兩輪摩托車的極為自然的駕馭感,能夠為更多的想騎摩托,而又心存畏懼的用戶,帶來令人振奮的爽快駕馭體驗。

由雅馬哈LMW理念所誕生出的八個優點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通過有落差路面時

前二輪各自的懸架與LMW機構分別連攜,獨立連接到每個前輪上獨自工作,能過最大限度的抵消通過高低落差時的衝擊力。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駛時

懸掛和LMW機制獨立安裝於兩個前輪,即使行駛在石子路,或是其它粗糙的路面,同樣能過很好的吸收路面間隙所造成的振動,為行駛提供更佳的舒適性和平穩性。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溼潤的沙石路面行駛時

即使路面溼滑,也不用擔心失去重心。無論左或右側的前輪失去抓地力,另一側的單側支撐懸架都能夠很好的保證行駛穩定性,減小因前輪打滑導致的翻車事故,是騎士即使面對溼滑路面同樣能過信心十足。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巡航時

LMW理念,為TRICITY帶來了更加輕快、靈活,同時更具運動感的駕馭感,而巡航狀態時遠超普通兩輪摩托的穩定性,更為騎士帶來新的駕乘樂趣。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轉彎時

受益於獨特的多輪同步傾斜設計,在轉彎時雙前輪能過與車身同步聯動,進而更好的應對路面變化,進而實現更具安定感的轉彎體驗。同時雙前輪設計也進一步提升了前輪的抓地性能,結合更加合理的輪胎壓力分佈,進一步降低了轉彎時可能出現翻倒的風險。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制動過程中

在需要緊急制動的場合,由於雙個前輪的設計,所帶來了相較普通兩輪摩托車更強的抓地力,制動力也更強。即便出現前輪鎖死的情況,也很難出現翻滾摔車的情況,進一步提升了駕乘的安全性。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橫風情況中

由於擁有前兩個車輪,穩定更強,行駛中即便受側面強風的衝擊,對車身產生的波動較小,穩定感更佳強。

摩托哥:揭秘雅馬哈倒三輪TRICITY的前世今生(下)

●在低速運轉中

由於擁有雙前輪設計,三點完美平衡支撐,因此在低速行駛時不用擔心平衡的影響。同時操控方向盤的波動更小,啟動和停車時穩定性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