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最近,由劉若英執導的電影《後來的我們》首日預售票房破1億,上映首日票房則達到2.8億,破了國產愛情片預售成績的記錄。與成績“齊飛”的是,上映當晚,網上不少消息指出該片出現大面積惡意刷票和退票、涉嫌票房造假。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大數據分析

  傳播趨勢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從上圖的傳播趨勢上可以看出,關於“《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近些天熱度一直居高不下,截至發稿前,話題熱度於5月2日9時達到聲量最大值。

  口碑熱詞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口碑熱詞方面,可以看出排在前列的非敏感高頻詞有“影院”、“愛情”、“功能”、“贏得”等;敏感高頻詞有“造假”、“異常”、“刷票”、“黃牛”等詞。

  媒體觀點

  今日話題:國內的電影市場門檻實在太低,導演可以拍,演員可以拍,作家可以拍,歌手可以拍,主持人可以拍;而從電影內容來講,國內的創新精神和腦洞不亞於新四大發明:一首歌可以拍成電影,一檔綜藝節目也可以拍成電影,一種回憶可以拍成電影,一種情緒也可以拍成電影,甚至只要是某個經典影片的諧音名字都可以拍成電影。

  當然,無論是什麼人,都有權利去拍電影,無論是什麼內容,都有做成電影的可能,這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但導演的內涵正在國內無限擴大化,這挺可怕。

  新京報:如果有人在預售時就惡意刷票推高預售票房,那就會給院線後續排片造成嚴重誤導。這對於觀眾和院線而言,是一種欺瞞,而對於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而言,則構成不正當競爭,這種行為不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而且也是對《電影產業促進法》的褻瀆。

  無論哪一部影片,都應該以其影片質量去贏得觀眾喜愛,以扭曲的手段贏得票房,最終勢必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網友觀點

  @SHINELEE0314:電影局真的必須要重視嚴查,同類事件不是一次兩次了。不嚴打,以後還會有更多花樣。對出品、發行、平臺等環節的關係,還要建立更細則的要求和規定,不然混在一起,對市場的操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喵喵已經覺醒了:以後國產電影有樣學樣,大家都這麼做,誰也別認真做電影了。

  @畫不好眉毛的小呂紙:繼鎖場之後,電影界又出現一新詞:綁架排片。

  復興觀點

  《後來的我們》首日預售票房就超過1億,上映首日票房則達到2.8億。如此亮眼的成績,對於一部偏文藝的愛情電影而言,實屬罕見,可以說是打破了現有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但是首映當晚就被傳出有惡意刷票的新聞,電影局也認定該影片退票情況確有異,做出調查。

  《後來的我們》刷票事件在五一小長假期間一直鬧得沸沸揚揚,雖然現在時間依舊在調查中,但是“吃瓜群眾”已然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刷票只是刷電影票房這麼簡單嗎?實則不然,這也是對預售票制的打擊。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認真關注這一事件的網友都知道,在該電影首映的當日,幾個線上票務平臺就被爆出大規模的預售票退票。比如,貓眼平臺出現了38萬張預售票退票,票房總值達1300萬,佔了當天總票房的4.6%,而淘票票平臺則有超過2萬張預售票退票。如此高的預售票退票率讓網友懷疑地啊你應制作方有刷票之嫌也是事出有因。

  那麼預售票制度是怎麼來的呢?之前,影院的院線排片都是由院線經理個人斷定,極具主觀臆斷不能完全表達市場意願,因此無法達到利潤最大化。而預售票制度出現以後,院線就可根據預售票的銷售情況安排院線排片。而在這過程中,如果有人故意刷票,則會影響院線的排片效果。不僅會讓電影院遭受損失,對觀眾是一種欺騙,同時對同一時段競爭的其它電影作品也是不公平的,因此這一事件必須嚴肅杜絕。

  如果就這麼縱容刷票的做法,恐怕還會有其他電影相繼模仿,我國的電影行業前程堪憂。情懷什麼的先放一邊,不如先將電影市場的灰色地帶肅清乾淨,不讓任何人有投機取巧的可趁之機。

文/王娜

圖/網絡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 先放下情懷聊聊法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