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最近,由刘若英执导的电影《后来的我们》首日预售票房破1亿,上映首日票房则达到2.8亿,破了国产爱情片预售成绩的记录。与成绩“齐飞”的是,上映当晚,网上不少消息指出该片出现大面积恶意刷票和退票、涉嫌票房造假。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大数据分析

  传播趋势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从上图的传播趋势上可以看出,关于“《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近些天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截至发稿前,话题热度于5月2日9时达到声量最大值。

  口碑热词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口碑热词方面,可以看出排在前列的非敏感高频词有“影院”、“爱情”、“功能”、“赢得”等;敏感高频词有“造假”、“异常”、“刷票”、“黄牛”等词。

  媒体观点

  今日话题:国内的电影市场门槛实在太低,导演可以拍,演员可以拍,作家可以拍,歌手可以拍,主持人可以拍;而从电影内容来讲,国内的创新精神和脑洞不亚于新四大发明:一首歌可以拍成电影,一档综艺节目也可以拍成电影,一种回忆可以拍成电影,一种情绪也可以拍成电影,甚至只要是某个经典影片的谐音名字都可以拍成电影。

  当然,无论是什么人,都有权利去拍电影,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有做成电影的可能,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但导演的内涵正在国内无限扩大化,这挺可怕。

  新京报:如果有人在预售时就恶意刷票推高预售票房,那就会给院线后续排片造成严重误导。这对于观众和院线而言,是一种欺瞒,而对于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而言,则构成不正当竞争,这种行为不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而且也是对《电影产业促进法》的亵渎。

  无论哪一部影片,都应该以其影片质量去赢得观众喜爱,以扭曲的手段赢得票房,最终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网友观点

  @SHINELEE0314:电影局真的必须要重视严查,同类事件不是一次两次了。不严打,以后还会有更多花样。对出品、发行、平台等环节的关系,还要建立更细则的要求和规定,不然混在一起,对市场的操纵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喵喵已经觉醒了:以后国产电影有样学样,大家都这么做,谁也别认真做电影了。

  @画不好眉毛的小吕纸:继锁场之后,电影界又出现一新词:绑架排片。

  复兴观点

  《后来的我们》首日预售票房就超过1亿,上映首日票房则达到2.8亿。如此亮眼的成绩,对于一部偏文艺的爱情电影而言,实属罕见,可以说是打破了现有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首映当晚就被传出有恶意刷票的新闻,电影局也认定该影片退票情况确有异,做出调查。

  《后来的我们》刷票事件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一直闹得沸沸扬扬,虽然现在时间依旧在调查中,但是“吃瓜群众”已然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刷票只是刷电影票房这么简单吗?实则不然,这也是对预售票制的打击。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认真关注这一事件的网友都知道,在该电影首映的当日,几个线上票务平台就被爆出大规模的预售票退票。比如,猫眼平台出现了38万张预售票退票,票房总值达1300万,占了当天总票房的4.6%,而淘票票平台则有超过2万张预售票退票。如此高的预售票退票率让网友怀疑地啊你应制作方有刷票之嫌也是事出有因。

  那么预售票制度是怎么来的呢?之前,影院的院线排片都是由院线经理个人断定,极具主观臆断不能完全表达市场意愿,因此无法达到利润最大化。而预售票制度出现以后,院线就可根据预售票的销售情况安排院线排片。而在这过程中,如果有人故意刷票,则会影响院线的排片效果。不仅会让电影院遭受损失,对观众是一种欺骗,同时对同一时段竞争的其它电影作品也是不公平的,因此这一事件必须严肃杜绝。

  如果就这么纵容刷票的做法,恐怕还会有其他电影相继模仿,我国的电影行业前程堪忧。情怀什么的先放一边,不如先将电影市场的灰色地带肃清干净,不让任何人有投机取巧的可趁之机。

文/王娜

图/网络


《后来的我们》退票风波 先放下情怀聊聊法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