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煙臺市>蓬萊市 大柳行鎮

大柳行鎮位於蓬萊市東南部,距市區44公里。北部與潮水鎮相鄰,東鄰煙臺市經濟開發區,南連棲霞市,西傍大辛店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0公頃,下轄32個行政村,人口2.4萬人。

大柳行舊稱磁山。清代設磁山社,隸屬於蓬萊縣東流保。民國設磁山社,隸屬於東流保。1941年改設蓬東縣第五區。1952年改設蓬萊縣十一區。1956年改稱磁山區,1958年改設為大柳行公社。1984年改稱大柳行鄉。1995年4月改稱大柳行鎮。

大柳行境內黃金資源豐富,素有“膠東黃金之鄉”美譽。蓬萊採金始於宋。據《宋會要緝稿·食貨》載:天聖四年(1026年),蓬萊縣各山澗河道及道畔土地閒處,有沙石泉水,淘取得碎小片金。元至元五年(1268年),官府曾遷益都人口到蓬萊、棲霞等縣專事淘金。明清兩代,縣內採金業時盛時衰。境內虎路線、齊家溝、強家溝、大柳行、庵口、時金河、齊家莊、柳家等村莊皆有古代採選金遺蹟。齊家溝村東有古採金洞,直通山後燕子夼村。1943年前後,時金河流域最多日淘砂金達80餘兩。

1975~1986年,省地質勘探部門發現齊家溝高品位明金礦和齊家莊金銀鉛鋅硫共生礦,資源豐富。現大柳行鎮已探明黃金儲量15噸,礦區面積覆蓋13個村。1985年開始,大柳行鎮和部分村莊陸續興辦金礦採選企業,現日選礦能力已達1200噸。

河東姜家古化石區。位於大柳行鎮河東姜家村東,面積3萬多平方米。1970年代後期發現溶洞。1980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山東省博物館、煙臺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組成發掘隊,進行清理發掘,發現溶洞長70米,寬30米,高10餘米。主洞與四個支洞相連。洞內和洞外發現用火痕跡,為遠古時期古人類生活遺蹟。在溶洞附近山崗上,發現大量的古動物化石,是以腫骨鹿為代表的動物群,屬第四紀更新世中期,距今約40~60萬年。河東姜家古化石區是膠東半島北部迄今發現有古人類活動的最大石灰岩溶洞,被公佈為煙臺市文物保護單位。

門樓村古墓。位於門樓村內高臺地。地下4米深處有土坑豎穴墓。墓內曾出土銅鼎、轡、馬銜、劍等,由煙臺文管會收藏。

梁派大鼓。大柳行是梁派大鼓的發源地。1943年,抗戰文藝工作者梁前光在蓬萊大柳行一帶成立盲人救國會,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時梁前光對西河、京韻、奉調大鼓和琴書等北方曲藝的旋律和唱詞有較好基礎,又學習吸收了蓬萊大鼓的唱腔韻味,不斷實踐創新。改變“懷中抱月”式的輕柔,以激昂肢體動作和鏗鏘有力的鋼板伴奏,把聽眾帶入戰爭氣氛。使開場弦和大鼓套更為緊湊激昂,口語化快板、反調快板和蓬萊燒紙調,以大鼓的貫口一氣呵成。形成了基本調、緊張調、愉快調、悲調四大唱腔。唱腔鼓板由大鼓套、起板、甩腔、平板、花腔、悲調、快板、反調快板、數板、落板、散板、燒紙調12種腔調組成,隨故事情節發展而自由變換銜接。這種唱腔格式在蓬萊、黃縣(今龍口)、掖縣(今萊州)、福山、牟平、煙臺等地廣為流傳,被曲藝界譽為“梁派大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