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首先我們看看元朝是否短命。秦朝存在了14年,西晉37年,隋朝39年,元朝98年。

在最短命王朝排名的競爭中,元朝還算稍稍好一些,沒能進入前三名。但和正統的中原王朝的國運相比來說,確實又顯得很短暫。這是在蒙古鐵騎一直維護統治的情況下度過的98年,近百年間上昏下亂,爭戰不斷。

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前期,諸王爭權奪位。後期,民變起義遍地。

內亂不斷

自蒙哥大汗在釣魚城之戰中死去之後,強大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窩闊臺系和拖雷系都認為自己擁有繼承權而水火不容。

拖雷系的忽必烈在中原擁兵自立建立了元朝。但因蒙古部原本存在幼子繼承製。本族中身為幼子的阿里不哥召開傳統的忽裡勒臺大會,被蒙古貴族們推舉為大汗。天無二日,忽必烈遂與阿里不哥展開了4年多的內戰。雖然忽必烈獲勝,但蒙古舊都哈拉和林等地在戰火中化作廢墟。

6年後,窩闊臺系的海都也來挑戰忽必烈的皇位。蒙古西部諸國除了伊爾汗國,其他汗國都支持海都。這次雙方打了38年,直到忽必烈和海都都死去,海都的兒子投降為止。

這時元朝已到中期,雖然暫時穩住了帝位,但失去了外部大部分諸王國的支持。元帝國需要靠對中原的統治來延續自己的生命了。

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政治制度落後

不同於遼金等國家接受漢化的雙重製度,蒙古帝國對漢化除了初期,始終是持抵制態度。官員制度上,保留了大量蒙古部落舊制。怯薛成為元朝高級軍政官員的最主要來源。他們任認唯親,裙帶關係盛行。先進的考核選拔制度——科舉制,除了忽必烈和仁宗時期舉行過幾次外,其他時候完全不受重視,漢人很難進入領導層。大量蒙古人和色目人擔任高管,他們對統治漢地毫無經驗,馬上打天下,又馬上治天下。貪官汙吏橫行,蒙古官員到地方如同兒戲,只圖享樂,不問民生,對基層控制力很差。各地豪族更是和帝國離心離德,各圖自保,等待時機。

經濟政策混亂

草原的經濟政策被蒙古鐵騎帶進了富庶的中原。元朝為了供養大量不事生產的王公貴族,大量徵稅攤牌。其間賦稅制度制定之粗陋,讓人乍舌。稅收項目之多,也讓人恐怖。冗官冗員,重複徵稅,官商勾結極其嚴重。官府甚至公然允許色目商人大量發放高利貸,盤剝百姓。

如此混亂治理之下,王公大員們的貪慾仍難滿足。他們採用色目人的濫發紙幣政策,瘋狂印刷鈔票,更加上阿拉伯西亞等地貨幣流入。中原地區貨幣簡直亂成一鍋粥,錢不如紙,以至於有的地區不得不以物易物。這樣的政策自然讓辛苦勞作的百姓難以生存,變亂的種子四處埋下。

宗教政策混亂

蒙古入住中原以後,各路思想激烈交鋒,很多還參與到王位的權力鬥爭中來。從原始的薩滿教到佛教,伊斯蘭教,大量宗教力量加入政治生活。高官顯貴往往利用宗教來拉幫結派,排斥異己。儒教因為失去了科舉制的依靠,大量儒生無路可走,生計都成了問題。普通民眾由於生活艱難,也積極加入白蓮教等地下宗教組織。

統治殘暴,民變蜂起

和中原王朝不同,蒙古帝國一直把被征服地區視為劫掠地,把被征服地區民眾視為奴隸下等人一般。在實行人種等級制度以後,大量漢人淪為最底層,基本人身權利都被剝奪。元朝刑法志居然規定禁止漢人持有武器,不僅菜刀受控制,連利刃農具和彈弓之類都被限制。

加上元帝國濫用民力,所謂治理黃河,大量徵發民夫,擾亂農時。官吏軍隊更是乘機侵佔民間資財,巧取豪奪。從元朝中期開始,民眾起義就此起彼伏。白蓮教,紅巾軍,地方豪族,都紛紛起兵。帝國靠尚未腐化的蒙古鐵騎四處鎮壓,雖然一時得勝,卻難以兼顧。

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如此危急時刻,元帝國朝廷還在派系鬥爭。結果政令失措,各地起義軍逐漸壯大,南方地區如同獨立。這時,出生於乞丐之中的傳奇皇帝朱元璋走上了歷史舞臺。

留給元朝皇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