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被消滅的,往往都是自負者

文/清風10光年

古今之戰,消滅與被消滅的軍隊數不勝數,被滅掉的國家又何其之多。在被消滅者之中,有很多是自命不凡的自負者,本以為自己強橫無比,最終的對決卻逃脫不了被消滅的厄運,把衰弱看成強壯,不思進取,最後自取滅亡,這算是自負之禍吧。


戰爭被消滅的,往往都是自負者​ 清朝末年的中國,饑民遍地,餓殍千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當朝的慈禧太后卻不覺得這是件什麼大不了的事,她認為這只是天災人禍,歷朝歷代哪一朝沒有餓死的饑民呀?朝庭把百姓稱之為賤民,當官的達官貴人自覺得高人一等,是天下民眾的主子,自負的很,不學無術卻很自負致使朝庭缺乏幹練有效的機能,衰弱本己衰敗的民心,使得天下之人離心離德,最終的滅亡遲早會降臨。

戰爭被消滅的,往往都是自負者​清朝閉關鎖國唯我獨尊,以四海之外為蠻夷,有先進的技術不學習,以天國自居,認為全天之下只有清朝本庭奉行的是天下大道,譏笑洋人洋器,自負的思想,自負的行為,最終導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洋人殺人放火,搶奪圓明園的絕世珍寶,無奈的清庭割地賠款,自負的清朝給世人留下可笑的笑柄。​

戰爭被消滅的,往往都是自負者​“以夷人之長制夷人之短”是林則徐提出的治國良策,但這麼好的戰略國策也只是被朝庭束之高閣,不重視你的對手,驕傲地自負,你遲早會被你的敵人所消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