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寒門真的很難出貴子嗎?

泥人傳說

寒門當然也能出貴子,但相對於二十年前,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了。

寒門出貴子,有三條路:一是通過上名校,二是通過創業,三是通過在部隊升遷然後轉業至一線城市的好單位。

上名校是主路,但通過上名校翻身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我出身寒門,我的很多同學也出身寒門,我們在農村接受了基礎教育,然後考上中國最好的大學(有些寒門同學是上了一般高校的本科,然後考研考過來的),這就有了“貴”的基本條件。因為畢業後可以留在北京等一線城市,進入國家部委,央企,或當高校教師。這都是很好的職業,如果繼續努力,以後基本上算是“貴”了。



我們這批人,基本在90年代接受的基礎教育。那時候師資還能有保證,教師也不流行跳槽。我們的中小學老師,基本上是中師畢業生。當時中師招生分數很高,在不發達省份,基本上最優秀的學生都上了中師。中師生畢業後分配到鄉鎮中小學,我們也就有幸成為他們的學生。一幫聰明人教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聰明,那就有考上名校的可能。

遺憾的是,我們這批人畢業後,也就是2000年後,教師開始流動。優秀的教師開始往中心城市流動,鄉鎮中小學留不住人才。同時,中師取消了。聰明的孩子不用上一般的師範學校。而好的師範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基本上不會到縣城以下的學校。所以,寒門弟子,再也難以擁有一位好老師了。而寒門弟子要翻身,老師是關鍵。

北京大學有個統計,80年代招的新生中,城市和農村的各佔一半;現在招的新生中,農村孩子不到十分之一。這說明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明顯影響了農村學生的未來。



第二條路是創業。我前幾年在上海接觸到幾位融資公司的老闆,都是30來歲的農村孩子。他們說他們15歲就出來闖,如今闖了將近20年,總算有自己的公司了。但這樣的人很少,而且充滿偶然性。在市場越來越規範的情況下,白手起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第三種是軍轉幹部,我單位有30多歲的處級幹部就是軍隊轉業來的,老家在農村。他們18歲就當兵,萬里挑一,做到團級幹部,能到這一步也不容易。

當然,要是隻上了普通大學,也可以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相對公平。但客觀來說,一般大學的畢業生比名校的在智力,見識,行動力上都有差距,因此也很難。

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但大門也沒關死。只要足夠聰明,足夠努力,足夠有毅力,機會也還是有的。加油!


王可期

多想了,

是寒門一直很難出貴子。道理很簡單,貴子其實就是精英的同義詞,精英從來都是少數,寒門從來都是多數。先來從一個定律講起: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定律)也叫巴萊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二八定律)

其實很簡單,就是百分之二十的人佔據了百分之八十的資源,剩下百分之八十佔據了百分之二十的資源

如果你參加國高考,你就會發現,百分之二十的好中學佔據了百分之八十的名校名額。同樣百分之二十的高校也佔據了百分之八十的優秀學生。

(階層劃分)

回到這個話題。寒門在中國應該在80%,中產15%(在題就是2億),精英5%。寒門出貴子”就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去拿到八分之五里面的份額。如果下一代精英平均,那精英成為精英的概率為三分之一,中產成為精英為九分之一,寒門成精英為五十分之一。這都是我用的數據不殘酷。表中的數據更殘酷。

(中國階層分佈)
有個企業家說“我給哈佛捐一個億,就是給中國貧困學生的”。

劉強東說“我給人大捐了一千多萬,至少百分之七十做助學金。兩年後學校說沒人領”。

寒門一直就很難出貴子,從來都是低概率。

(這就是現狀)

其實在明清科舉考上的基本也是地主以上家庭。寒門子弟除非特別聰明,二十就能考上舉人或者進士,不然就頂不住。

這是個很殘酷的現實,所以我們要不斷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楊文偉. 轉型期中國社會階層固化探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

樊平.當代中國階層關係的新特點[J].江蘇社會科學,2005(06):20-23.

劉高葆.社會流動與明清社會史研究——讀《中華帝國晉升的階梯:社會流動方面:1368——1911年》[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1994(01):68-74.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還記得今年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說的一番話,瞬間引起各網友的評論。他接受採訪時說自己生在北京中產之家,獲得的教育和資源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農村孩子得不到的。


英國有一部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訪問了十二個來自不同階段的七歲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訪問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後就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再不信,2011,發帖網友linyang2000是一所中學的老師,他稱,近兩年學校裡的中高考狀元,基本家裡條件都很好。中考結束,學校有5個排名前列的孩子都上了重點線。他們都來自開跑車、住別墅的家庭。這個月,這幾位學生的家長們還商議送孩子去澳大利亞參加夏令營。

“反觀我們小時候讀書,成績好和家庭條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學讀書好的,家裡都很窮。”linyang2000感慨,“現在的尖子生,除了家庭教養外,父母都捨得花錢,送各種培訓班,甚至請私人家教,成績都是錢堆出來的。”


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別越來越大,窮人的孩子要想成績好,光能吃苦是遠遠不夠的,起跑線已經低了一個級別。 linyang2000直言,“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

看看各網友對此什麼看法:

甚至教育專家老師對此也有不同看法:


還記得超級演說家的劉媛媛嗎,《寒門拿出貴子》再次引發大家的思考:


還記得開頭說的那個實驗嗎,當中有一個叫尼克的貧窮的小孩,他到最後通過自己的奮鬥變成了一名大學教授,可見命運的手掌裡面是有漏網之魚的,而且現實生活中寒門子弟逆襲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所以當我們遭遇到失敗的時候,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到出生上去,更不能去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如別人的父母,因為家境不好並沒有斬斷一個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當我在人生中遇到很大困難的時候,我就會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一走看著人來人往,而那時候我就想“劉媛媛,你在這個城市裡面真的是依無所依,你有的只是你自己,你什麼都沒有,你現在能做的就是單槍匹馬在這個社會上殺出一條路來。”


星如人生

寒門難出貴子,階級固化,上升通道已經關閉等各種有關階層論的觀點,充斥著各大媒體的討論熱點。討論無非三類人,一類是渴望通過努力突破現有階層的普通人,一類是站在權利制高點俯瞰芸芸眾生的權貴階層,還有一類是靠知識和能力,服務於權貴階層,又不屑與普通階層為伍的中產階層。

權貴階層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節奏大部分人不曾瞭解,他們應該沒時間也沒精力討論這些不痛不癢的話題。中產階級的討論,源於他們強大的不安感,他們急需通過大眾的輿論,認清自己的位置,認同感的缺失迫使他們需要在對立的矛盾中尋找答案。一方面他們渴望階層流動,頂層的位置一直是他們追求和嚮往的,另一方面,他們害怕階層流動,強大基數的底層民眾對他們的衝擊是巨大的,因此,既有無法突破的天花板,又時刻不敢懈怠的中產階層內心是最焦慮的,因而,很多時候的討論都是這個階層的人在推動。再看底層民眾,一部分思維意識沒有達到這個層面,一部分忙於生計奔波,無暇顧及這種與生存無關的爭論,還有一部分因為打擊與現實,放棄了自我突破,完全寄希望於下一代,於是,中國多少可憐的孩子被迫的肩負起替父母實現願望的責任,從小被教育,你要好好學習,才有可能。。。這種以愛的名義綁架的自私是中國多少家庭的寫照,這一部分人佔據了大部分。還有一小部分,才是真正的在突破階層的路上,一路逛奔的人,他們沒有先天的外部資源,但是,他們自身能力極其突出,智商,情商,逆商,助力他們所向披靡,對於這部分人,上升的通道絕對沒有關閉,他們最終能停在哪個階層,只能說想像空間巨大。

因此,無論是哪種人,不要顧影自憐了,固化也好,流通也罷,不是你在這討論就可以決定的,這種討只是推動者自我安慰的意淫,如果真的有魄力,儘管去突破階層,沒有任何明文規定說階層已經固化,就永遠存在上升的可能。你升上去了,就可以大膽的說階層沒有固化,升不上去,你就只能是認命於寒門難出貴子的失意者。所以,趁我們還年輕,做一些不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才是當務之急,不到最後一刻,我們永遠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宋宇Suzy

對於“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媒體宣揚了太多的負能量。可是說這個話的一般不會是真的寒門,而更可能是中小產階層的感慨,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媒體話語,所以能夠將這個感慨放大,真正的的寒門是不可能想到“寒門出貴子”的!

先不管是誰在感慨“寒門出貴子”,我們先來看看這句話的來源是什麼:

“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說的是“成績與家庭背景”之間的關聯,也就是說成績不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不富裕的家庭,寒門子弟不僅家庭的經濟和社會背景非常弱勢,而且成績與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有了越來越大的差距。這看似非常符合實際、合乎常理,因為富裕家庭可以有更多的教育支出,可以讓孩子在德智體、琴棋書畫不同方面都有較為均衡的發展。


不過,這忽視了學業學術水平並不與簡單的經濟支出和課外培訓班呈正比的。在現代的社會教育水平上,大多數的孩子都有機會閱讀經典名著,即便沒有額外的經濟支出,也可以保證他們接觸到非常基礎但重要的書籍,以此擴大其視野。其實,真正家庭富裕的孩子往往學業水平並不好,因為沒有學習的動力!真正學習好的孩子是那些中、小產有危機感的家庭子女。這些孩子由於處於社會的中間階層,一方面比經濟條件更好的學生有著更大的學習動力,另一方面比絕對寒門的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和未來。

真正能夠在學業上有所成就的並不取決於初、高中時期,而是要看他們是否在學術領域有長久的耕耘和關注,因為這個與家庭的富裕程度幾乎沒有關係,而是比耐心和用心程度。

其實,出生中、小產階層並不具有絕對的劣勢地位,因為學術學業成績的好壞往往是出生就決定了的,比如智商!看看參加奧數的那些孩子都是富裕子弟嗎?智商不是後天給的。所以,寒門並非一點兒希望也沒有。給孩子樂觀的正能量,引導孩子做有智慧的人,成功沒那麼困難!


別人家的博士

“寒門”能否再出貴子?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6766257368306496470, "vname": "\\u201c\\u5bd2\\u95e8\\u201d\\u80fd\\u5426\\u518d\\u51fa\\u8d35\\u5b50\\uff1f.mp4\

Avril--aili

當今社會真的寒門再難出貴子?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a340001a1af87c685ec\

哲愛豔

說句比較扎心的話,寒門真的很難出貴子

我覺得從兩個方面分析吧

社會教育

以前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公平,大多數啊學校都是看分數。只要你好好努力,高考考個高分,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可以走出以往父輩一直的農村。

但是現在不同了。隨著教育改革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資源對大城市的個別地區傾斜,許多優秀的老師在大城市的優秀學校教書。如果想進入一所重點中學,除了優異的成績,還要具有城市戶口或者購得學區房,這對那些農村或者經濟不好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一道門檻。所以大多數農村學生只能在一般的中學上課,教師,教學方法的異同。無異於拉開了寒門與豪門學子的差距。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貴子”的定義也不僅僅是成績好,還要有藝術,有能力,有見識。所以當城裡孩子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樂器芭蕾舞等藝術時,農村的孩子還要為家裡做家務。城裡的孩子寒暑假旅遊名山大川時,農村的孩子還要下田作工。所以現在無論是學習還是各種能力,豪門學子都從各個方面碾壓寒門學子。

寒門自身

以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能後意識到自己現在的貧窮。能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就算是學習不好,走向社會也能吃苦,可以迅速的在社會立足。但是現在的寒門學子不一樣了,有些家長本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想法,雖然自己掙錢不容易,也要給孩子滿足。而且大部分父母在外打工,都是有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也許有點愧疚,就在物質上補償孩子,導致“窮人的孩子一點都不窮”。他們穿名牌,吃快餐外賣,有些孩子更是跟別人學會了抽菸喝酒的惡習。這種孩子怎麼可能成為貴子。

所以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寒門真的很難出貴子了


德瑪西亞之力大寶劍

聽老梁說過,現在清華大學農村學生僅佔17%,北大農村學生僅佔10%,就連中國農業大學農村學生也僅佔30%不到,現在的好大學農村學生比例在逐步減少,我這樣說並不是說農村就是寒門,只是農村相對城市來講普遍要寒一些,其實現在高考對於階層的流動影響很小,但從高考一看,寒門很難出貴子了。其實高考對於階層影響變小對於寒門難出貴子影響更大,以前通過高考,鯉魚跳龍門,寒門可能出貴子更容易一些,現在貴子往往需要人脈、世面、父輩等等因素去培養,我覺得現在即使考上好大學也不一定成貴子,仔細想想就會明白,即使你考上好大學,一個月工資一萬撐死,如果你有一個億,且不說投資,存銀行吃利息都比你辛苦工作收入高,所以我覺得寒門再難出貴子了


小金牛牛1

這邊我要說句大家都不愛聽的話,如果按照比例來說,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相反城市裡面的孩子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利用,多種渠道可以繼續升學,他們利用或者繼承父輩的資源,但是窮人家的孩子不行,只有讀書一條途徑,而且讀書出來也未必能過上自己滿意的生活。現在的教育資源普遍向城市傾斜,而且大學不包分配也讓一些家長放棄讀大學,因為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收入還不如農民工,這也讓家長和學生們失望。

不過貧困的環境確實能夠磨鍊我們的性格,越是困難的環境,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越是要去讀書,接受教育。教育陪伴的是我們的一生,而金錢只是一時。苦難鑄就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