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元買只雞,9元賣出去,10元買回來,11元再賣出去,賺了多少錢?

SUANNI

首先,這個題目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學問題。一個人買雞賣雞反覆倒騰,說明他是一個商人,既然是商人,就該在商言商。事實上,這是一個MBA課程題目。

說清楚這個前提後,我們再來看題目本身:

作為商業題目來考慮,必須看到這樣兩點:一、規避風險作出的讓利;二、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

好,根據這兩點,我們來分別研究一下這筆生意到底賺了多少錢。

第一、單純從賬面上來看,第一次買雞賣雞最終盈利為9-8=1元,第二次買雞賣雞最終盈利為11-10=1元,總共盈利1+1=2元。而如果一開始就知道這隻雞可以賣11元,那麼就不經歷兩次交易,而是一步到位,盈利就該是11-8=3元。所以,兩次交易之後,賬面上實際少盈利3-2=1元,這1元錢就是規避風險作出的讓利,因為如果不經歷兩次交易,你不會知道這隻雞會虧還是會盈,所以,這個是符合商業規則的,算是做到了利潤最大化——至少從賬面上來看是這樣的。

第二、進一步從本質上來看,雞還是原來那隻雞,未進行交易之前,手中的8塊錢可以買到這隻雞。第一次交易之後,手中有9塊錢,但是已經不能買到那隻雞了,必須借1塊錢才能擴大經營。第二次交易之後,還清第一次交易借來的1塊錢後,手中屬於自己的實際上只有10塊錢,但是那隻雞的價格已經不少於11塊錢,如果要擴大經營,必須借大於1塊錢的債才能購買,這樣就會發現,自己距離購買雞所需的錢越來越遠。那麼,從手中錢可以經營下去變成手中錢不能經營下去,而要不斷借債,而且一次比一次多,這就嚴重虧損了。這種虧損就是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

綜上所述,生意肯定不能這樣做!根據市場規律的運行情況,通貨膨脹處於主導地位,那麼要想在中間有所收益,必然是以高於通貨膨脹速率的價格進行交易。如果兩次交易時間相當,那麼,第一次交易就應該至少賣11塊錢才能維持正常經營秩序,第二次交易至少賣14塊錢。推理如下:

第一次交易賣11塊錢,賺11-8=3元,第二次以10元購買,則實際上第一次只結餘1塊錢;第二次交易賣14塊錢,根據通貨膨脹速率,第三次必須以12元購買才行,這樣實際上第二次交易結餘2塊錢。也就是說,每次都能在前一次的基礎上有更多結餘,這樣才會有擴大經營的可能性。

雖然一次性就賣11塊錢風險很大,但是如果不這樣賣,自己根本生存不下去,你所讓利潤實際上不是規避風險作出的讓利,而是虧本甩賣。就算不想擴大經營,至少也必須是第一次交易賣10塊錢,第二次交易賣12塊錢才能填補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生意做到這份上,估計也很難養家餬口了。


輕鬆笑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第一次看到之後,仔細算了一下,似乎沒有什麼容易誤會或者有分歧的地方,也不是屬於腦筋急轉彎類的。但是,又想到,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小學應用題的話,怎麼會專門在頭條上來開個貼?不過,看了好幾次也沒看出來有什麼坑,所以,這裡還是按照最簡單基礎的思路來分析一下這個題目。不過,倒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

1. 我們可以把買雞的過程看做是進貨,把賣雞的過程看成是售貨。那麼,一個商人,進貨之後又將貨物賣出去,就完成了他的整個銷售過程。而在這其中,貨物的售價減去進價,就是商人的利潤。

所以,題目中提到的2次購買和2次售賣,可以看成是商人的兩次銷售過程。第一次,8元進貨,9元出售,利潤是9-8=1元;第二次,10元進貨,11元售貨,利潤是11-10=1元;所以兩次銷售的利潤一共是1+1=2元。

2. 上面我們是把整個交易拆成了兩次單純的交易,重點也放在交易上。當然,把焦點放在商人和錢上,也是可以計算的。例如:張三開始有8元,全部都拿出來買了一隻雞,然後9元錢把雞賣掉了,現在張三一共有9元錢。後來,又想把這隻雞買回來,但是賣家要求交10元,但是張三現在只有9元,沒辦法,他只能向李四借1元錢,然後花10元買回來一隻雞,隨後,這隻雞的身價又長為了11元,張三賣完雞之後,手裡有11元,拿1元還給李四,就剩下10元了。而張三最開始是8元,現在是10元,所以,他賺了2元。


一切正在發生

首先我以知最初的時候,一隻雞的價格是8塊錢,並且我們也有8塊錢。

然後當我們以8塊錢的價格去買了一隻雞回來,這時候我們是沒有錢的,但是有一隻雞。


緊接著我們將這隻8塊錢的雞以9塊錢的價格賣掉,這時候我們有9塊錢,相當於賺了一塊錢。

我們先將這賺的1塊錢另外放一起。

然後我們再以10塊錢的價格去買一隻雞,最初我們只有9塊錢的,但是我們將賺的一塊錢放一個,就假設我們找小明借了2塊錢,正好湊成十塊錢去這隻雞。

又緊接著我們以11塊錢的價格將這隻雞賣掉。然後從11塊錢中拿出2塊錢還給小明,這時候我們手中還有9塊錢。

我們用手中的9塊錢去加一下開始賺的一塊錢,也就是10塊錢,最後用10塊錢減去最初的8塊錢本錢,也就是說我們賺了2塊錢。


文非

一群人都在瞎回答!

明顯是賺了2元錢,沒有其他損失。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的是這是一個雞商人(不生產雞,也不消費雞),其核心的目的是通過購買和銷售雞來獲得利潤。

因此,作為一個雞商人,不管是雞價格上漲、還是雞價格下跌,他都需要保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獲得盈利。

因此,一個合格的雞商人,不應該囤雞!

他必須保障手中的雞庫存數量最少,也就是代理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0庫存”

回過頭來看,題目中的多次買賣正是符合這種經營策略的,通過多次、短期、快速的交易,鎖定利潤,降低囤雞帶來的風險。

不過是恰巧在這個案例中,雞的價格在持續上漲,從最終結果來看如果雞商人只做一次交易會比按照題中的策略多賺一元錢。

但是如果雞的價格在下跌呢?會是什麼情景:

按照兩次操作模式,舉例如下:

1月1日,10元買一隻雞,下午賣掉獲得11元,獲利1元;

1月2日,8元買一隻雞,下午賣掉獲得9元,獲利1元;

按照囤雞模式,舉例如下:

1月1日,10元買一隻雞,1月2日下午賣掉獲得9元,虧損1元。

那種方法更優?你懂了麼?

-------------------------------------


融易搜

哈哈,出這類題的人,你是否有病啊!你真是都拿大家都當傻子耍啦!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也想讓大家費費腦子,費費筆墨呀!😜😜😊😊

如果是單價計算的話:

八元錢買了只雞,九元錢賣出去,掙了一元錢,三歲小孩兒都已經知道了。哈哈!

花十元錢,又買了一隻雞,11元錢賣了出去,又掙了一元。總計兩元錢。哈哈!

今日無聊的很,也來回答一下你提的問題來逗逗樂吧!網友們開心愉快!大家上午好!
哈哈!雞鴨不分就這個圖片吧!


白雪姐姐

小土豆來為您回答。

從題目看都是些簡單的交易。看了很多人的評論,說的是應該賺到3元才是最優結果。那麼我就以兩個人為例而這些交易恰巧能反映出很多類型的投資者。

A類投資者:8元買進9元賣出,賺1元;10元買進,11元賣出去,賺2元

B類投資者:8元買進11元賣,賺3元

不用比較已經很明瞭。但是這樣的回答是廢話。我要講的是風控能力。

如果單從收益上來講賺錢最多的肯定是B類投資者,即8元賣11元賣出。但是從投資方面來說,A賺兩塊錢才是最佳的方案!

從收益圖中可以看到,當8元買進的雞肉,漲到9元一隻的時候,實際上價格幅度已經漲了12.5%,這是什麼概念,以2017年12月4日至10日一週行情回顧,雞肉上漲1.52%。那麼相當於十倍於現實收益率,這樣高的漲幅,在一個理性投資者來看,是必定要賣出,然後再根據市場來觀察的,就像途中A類投資者9元到10元的灰色空檔期,實際上市賣家的一個冷靜觀察期,也是風險規避區。如果這期間出現雞肉下跌,那麼他將安全避開市場風險,而B投資者則將承受這個風險。如果期間雞肉依舊上漲,A類投資者必然會發現這是一輪雞肉的牛市,那麼則可以再次跟風進去賺取收益,即使出現開始下跌全程他只用面臨一次風險。而B類投資者,全程將經歷兩次風險。A類是通過少賺1元而做了一個保險過程。而B只是為了期待的未知收益承擔了全程的風險。

所以說。題主的問題答案是,他賺了2元,且看來非常正確!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提供幫助。


旋轉小土豆

原來還有這麼一道題,但看了排在前面的幾個回答,卻並沒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還是自己親自來回答一下吧。

首先,表面上看,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算術題,一年級的小學生都能用分步計算的方式得出結論,第一次交易:8元買入,9元賣出,獲利1元。第二次交易:10元買入,11元賣出,仍然是獲利1元。那麼兩次累計獲利2元。相信如果這是一道印在小學數學課本或者試卷上的題,批改的老師肯定是不會算錯的,答案就是上面說的那樣,然而這真是出題者想要的答案麼?

其次,在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這是經濟學的專業術語,有時候是個人的主觀感受,有時候則是可以客觀量化計算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有兩個工作機會A和B可以選擇,A工作的平均收入是月薪1萬,B工作的平均收入是月薪5千,但是B工作相對輕鬆穩定,你選擇了B,那麼你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就是1萬元每月。

再次,回到這個賣雞的問題上來,8元買入一隻雞,當市場價格到了9元的時候,此人可以選擇繼續持有等待上漲,但他選擇了以9元的價格賣出,結果市場教訓了他,因為價格已經漲到了10元,好在他再一次做出了正確選擇,用10元的價格買了回來,併成功的以11元的價格賣出,再次獲利1元。那麼假如他中間不做任何操作的話,將會獲利11-8=3元,但因為他錯誤的選擇實際只獲利2元,本該獲利3元,結果最後才獲利2元,那麼這個過程可以理解為反而虧了1元。這裡面的邏輯非常簡單,我換一種方式描述就更好理解了,因為原本只要8元錢就可以擁有一隻雞,但現在你還想擁有同樣的一隻雞的話則需要11元,假設你原來只有8元錢,那麼你在10元買入的時候實際上手裡只有9元錢,是買不起一隻雞的,那估計只好借貸了。

最後,在我看來,這道題答案是多少並不重要,如果是小學考試,相信大家都能給出“正確”的解答,但這道題的解答能反映出每個人對待投資的態度,是一定程度上體現一個人的財商的。


遁逃者

實際上賺2元,如果這個都不知道,我後面寫的不用看了,沒必要。我從市場的角度來說下,這個是推高市場價格,提高平均成本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本身就有很多隻雞,你再花8元買,說明這個時候市場價格不到8元,你買了以後,市場價格就漲到8元了。這個時候很多人看到雞漲價了,你9元賣出一部分,9元買雞的那些人,就是預期後面會漲,如果不漲就不會賣,這樣大家的平均成本拉高了。這個時候,你再花10元買一部分雞,提振市場漲價信心,市場價格很快就得到提升,你11元就可以把大部分的雞都賣掉,獲利。當然買入多少賣出多少根據市場的成交情況和供求關係來定。

還有人說虧1元的,理論是8元買11元賣,中間不交易,賺3元,但是中間交易了以後只賺2元,要利益最大化,少賺1元就是虧1元。純屬扯淡,體育老師也教不出這種學生。你沒有中間的交易,市場很有可能漲不到11元,甚至可能會跌。還有,你不交易,你連市場信息都不清楚,就算漲到11元了,你特麼都不知道。

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回答這個問題,打字很辛苦。


江蘇左手Jack

買雞8元,賣雞9元;再買雞10元,賣雞11元。共賺幾元?

題不難,但如果你把這道題當做一個親子游戲來做,或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當然也是蠻有意思滴。

道具準備:取兩個盤子,一個(A盤)裡邊放11個1元鋼鏰,另一個(B盤)裡邊放一隻炸雞腿和2個1元鋼鏰。

第一步買雞,從A盤中取出8個鋼鏰放B盤中,把炸雞腿放A盤中。A盤有炸雞腿1,鋼鏰3;B盤有鋼鏰10。

第二步賣雞,把炸雞腿放B盤中,在B盤取9個鋼鏰放A盤中。A盤鋼鏰3+9=12;B盤炸雞腿1,鋼鏰10-9=1。

第三步再買雞,從A盤中取出10個鋼鏰放B盤中,把炸雞腿放A盤中。A盤有炸雞腿1,鋼鏰2;B盤有鋼鏰11。

第四步再賣雞,把炸雞腿放B盤中,在B盤11個鋼鏰放A盤中。A盤鋼鏰2+11=13,B盤炸雞腿1,鋼鏰11-11=0。

結果,A賺13-11=2元;B只剩個炸雞腿。

只要家裡有此類孩子很喜歡的食物,就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將硬幣煮沸消毒,洗乾淨手,一方當A,一方B,把這個買賣當遊戲跟孩子玩,讓孩子從中瞭解買與賣的概念,理解賠與賺的含義,從小搭建投入產出比的思維框架,樹立市場經營意識,長大以後,前途無可限量!

遊戲完畢可分食食物,也知天上不會掉雞腿滴。

遊戲道具亦可更換(如孩子喜歡的玩具),錢幣數目也可調整,交易次數、規模都可變化。

你知道哪一個孩子是下一個馬雲啊?


留鬍子的帥老頭

無論再怎麼看,題面清清楚楚,也沒有什麼陷阱。

相信隨便找一個小學生過來,都能得出答案:2元。因為買賣了兩次,一次賺一元,簡單明瞭。

但考慮到該問題肯定沒這麼簡單!!!要不然誰都會做!

於是,就有了如下答案:

1、一隻本來進價為8元的雞原本可以賣11元掙3元。最後因為賣家決策失誤只掙了2元,損失了1元。對生意人來說,原本該掙沒掙到的,都是損失。注意,是損失,不是虧損。

2:一隻本來進價為8元的雞原本可以賣11元,掙三3元,但第一次只賣了9元,只掙了1元,損失2元。但賣家發現後及時調整決策,再次購入後銷售止損。挽回一元損失。損失了一元。

3:一隻雞進價8元,一個始以為只能賣9元,最終發現可以賣11元。通過這次市場測試。發現每隻雞可以掙三元利潤,那還等什麼,趕緊去進一批雞過來賣,掙大錢的機會來了!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下,這個是推高市場價格,提高平均成本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本身就有很多隻雞,你再花8元買,說明這個時候市場價格不到8元,你買了以後,市場價格就漲到8元了。

這個時候很多人看到雞漲價了,你9元賣出一部分,9元買雞的那些人,就是預期後面會漲,如果不漲就不會賣,這樣大家的平均成本拉高了。

這個時候,你再花10元買一部分雞,提振市場漲價信心,市場價格很快就得到提升,你11元就可以把大部分的雞都賣掉,獲利。

問題只在於最後能否找到這個肯出11元的接盤俠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