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元买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赚了多少钱?

SUANNI

首先,这个题目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一个人买鸡卖鸡反复倒腾,说明他是一个商人,既然是商人,就该在商言商。事实上,这是一个MBA课程题目。

说清楚这个前提后,我们再来看题目本身:

作为商业题目来考虑,必须看到这样两点:一、规避风险作出的让利;二、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好,根据这两点,我们来分别研究一下这笔生意到底赚了多少钱。

第一、单纯从账面上来看,第一次买鸡卖鸡最终盈利为9-8=1元,第二次买鸡卖鸡最终盈利为11-10=1元,总共盈利1+1=2元。而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只鸡可以卖11元,那么就不经历两次交易,而是一步到位,盈利就该是11-8=3元。所以,两次交易之后,账面上实际少盈利3-2=1元,这1元钱就是规避风险作出的让利,因为如果不经历两次交易,你不会知道这只鸡会亏还是会盈,所以,这个是符合商业规则的,算是做到了利润最大化——至少从账面上来看是这样的。

第二、进一步从本质上来看,鸡还是原来那只鸡,未进行交易之前,手中的8块钱可以买到这只鸡。第一次交易之后,手中有9块钱,但是已经不能买到那只鸡了,必须借1块钱才能扩大经营。第二次交易之后,还清第一次交易借来的1块钱后,手中属于自己的实际上只有10块钱,但是那只鸡的价格已经不少于11块钱,如果要扩大经营,必须借大于1块钱的债才能购买,这样就会发现,自己距离购买鸡所需的钱越来越远。那么,从手中钱可以经营下去变成手中钱不能经营下去,而要不断借债,而且一次比一次多,这就严重亏损了。这种亏损就是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生意肯定不能这样做!根据市场规律的运行情况,通货膨胀处于主导地位,那么要想在中间有所收益,必然是以高于通货膨胀速率的价格进行交易。如果两次交易时间相当,那么,第一次交易就应该至少卖11块钱才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第二次交易至少卖14块钱。推理如下:

第一次交易卖11块钱,赚11-8=3元,第二次以10元购买,则实际上第一次只结余1块钱;第二次交易卖14块钱,根据通货膨胀速率,第三次必须以12元购买才行,这样实际上第二次交易结余2块钱。也就是说,每次都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更多结余,这样才会有扩大经营的可能性。

虽然一次性就卖11块钱风险很大,但是如果不这样卖,自己根本生存不下去,你所让利润实际上不是规避风险作出的让利,而是亏本甩卖。就算不想扩大经营,至少也必须是第一次交易卖10块钱,第二次交易卖12块钱才能填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生意做到这份上,估计也很难养家糊口了。


轻松笑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第一次看到之后,仔细算了一下,似乎没有什么容易误会或者有分歧的地方,也不是属于脑筋急转弯类的。但是,又想到,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小学应用题的话,怎么会专门在头条上来开个贴?不过,看了好几次也没看出来有什么坑,所以,这里还是按照最简单基础的思路来分析一下这个题目。不过,倒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1. 我们可以把买鸡的过程看做是进货,把卖鸡的过程看成是售货。那么,一个商人,进货之后又将货物卖出去,就完成了他的整个销售过程。而在这其中,货物的售价减去进价,就是商人的利润。

所以,题目中提到的2次购买和2次售卖,可以看成是商人的两次销售过程。第一次,8元进货,9元出售,利润是9-8=1元;第二次,10元进货,11元售货,利润是11-10=1元;所以两次销售的利润一共是1+1=2元。

2. 上面我们是把整个交易拆成了两次单纯的交易,重点也放在交易上。当然,把焦点放在商人和钱上,也是可以计算的。例如:张三开始有8元,全部都拿出来买了一只鸡,然后9元钱把鸡卖掉了,现在张三一共有9元钱。后来,又想把这只鸡买回来,但是卖家要求交10元,但是张三现在只有9元,没办法,他只能向李四借1元钱,然后花10元买回来一只鸡,随后,这只鸡的身价又长为了11元,张三卖完鸡之后,手里有11元,拿1元还给李四,就剩下10元了。而张三最开始是8元,现在是10元,所以,他赚了2元。


一切正在发生

首先我以知最初的时候,一只鸡的价格是8块钱,并且我们也有8块钱。

然后当我们以8块钱的价格去买了一只鸡回来,这时候我们是没有钱的,但是有一只鸡。


紧接着我们将这只8块钱的鸡以9块钱的价格卖掉,这时候我们有9块钱,相当于赚了一块钱。

我们先将这赚的1块钱另外放一起。

然后我们再以10块钱的价格去买一只鸡,最初我们只有9块钱的,但是我们将赚的一块钱放一个,就假设我们找小明借了2块钱,正好凑成十块钱去这只鸡。

又紧接着我们以11块钱的价格将这只鸡卖掉。然后从11块钱中拿出2块钱还给小明,这时候我们手中还有9块钱。

我们用手中的9块钱去加一下开始赚的一块钱,也就是10块钱,最后用10块钱减去最初的8块钱本钱,也就是说我们赚了2块钱。


文非

一群人都在瞎回答!

明显是赚了2元钱,没有其他损失。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这是一个鸡商人(不生产鸡,也不消费鸡),其核心的目的是通过购买和销售鸡来获得利润。

因此,作为一个鸡商人,不管是鸡价格上涨、还是鸡价格下跌,他都需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盈利。

因此,一个合格的鸡商人,不应该囤鸡!

他必须保障手中的鸡库存数量最少,也就是代理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0库存”

回过头来看,题目中的多次买卖正是符合这种经营策略的,通过多次、短期、快速的交易,锁定利润,降低囤鸡带来的风险。

不过是恰巧在这个案例中,鸡的价格在持续上涨,从最终结果来看如果鸡商人只做一次交易会比按照题中的策略多赚一元钱。

但是如果鸡的价格在下跌呢?会是什么情景:

按照两次操作模式,举例如下:

1月1日,10元买一只鸡,下午卖掉获得11元,获利1元;

1月2日,8元买一只鸡,下午卖掉获得9元,获利1元;

按照囤鸡模式,举例如下:

1月1日,10元买一只鸡,1月2日下午卖掉获得9元,亏损1元。

那种方法更优?你懂了么?

-------------------------------------


融易搜

哈哈,出这类题的人,你是否有病啊!你真是都拿大家都当傻子耍啦!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也想让大家费费脑子,费费笔墨呀!😜😜😊😊

如果是单价计算的话:

八元钱买了只鸡,九元钱卖出去,挣了一元钱,三岁小孩儿都已经知道了。哈哈!

花十元钱,又买了一只鸡,11元钱卖了出去,又挣了一元。总计两元钱。哈哈!

今日无聊的很,也来回答一下你提的问题来逗逗乐吧!网友们开心愉快!大家上午好!
哈哈!鸡鸭不分就这个图片吧!


白雪姐姐

小土豆来为您回答。

从题目看都是些简单的交易。看了很多人的评论,说的是应该赚到3元才是最优结果。那么我就以两个人为例而这些交易恰巧能反映出很多类型的投资者。

A类投资者:8元买进9元卖出,赚1元;10元买进,11元卖出去,赚2元

B类投资者:8元买进11元卖,赚3元

不用比较已经很明了。但是这样的回答是废话。我要讲的是风控能力。

如果单从收益上来讲赚钱最多的肯定是B类投资者,即8元卖11元卖出。但是从投资方面来说,A赚两块钱才是最佳的方案!

从收益图中可以看到,当8元买进的鸡肉,涨到9元一只的时候,实际上价格幅度已经涨了12.5%,这是什么概念,以2017年12月4日至10日一周行情回顾,鸡肉上涨1.52%。那么相当于十倍于现实收益率,这样高的涨幅,在一个理性投资者来看,是必定要卖出,然后再根据市场来观察的,就像途中A类投资者9元到10元的灰色空档期,实际上市卖家的一个冷静观察期,也是风险规避区。如果这期间出现鸡肉下跌,那么他将安全避开市场风险,而B投资者则将承受这个风险。如果期间鸡肉依旧上涨,A类投资者必然会发现这是一轮鸡肉的牛市,那么则可以再次跟风进去赚取收益,即使出现开始下跌全程他只用面临一次风险。而B类投资者,全程将经历两次风险。A类是通过少赚1元而做了一个保险过程。而B只是为了期待的未知收益承担了全程的风险。

所以说。题主的问题答案是,他赚了2元,且看来非常正确!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提供帮助。


旋转小土豆

原来还有这么一道题,但看了排在前面的几个回答,却并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还是自己亲自来回答一下吧。

首先,表面上看,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算术题,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能用分步计算的方式得出结论,第一次交易:8元买入,9元卖出,获利1元。第二次交易:10元买入,11元卖出,仍然是获利1元。那么两次累计获利2元。相信如果这是一道印在小学数学课本或者试卷上的题,批改的老师肯定是不会算错的,答案就是上面说的那样,然而这真是出题者想要的答案么?

其次,在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这是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有时候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有时候则是可以客观量化计算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有两个工作机会A和B可以选择,A工作的平均收入是月薪1万,B工作的平均收入是月薪5千,但是B工作相对轻松稳定,你选择了B,那么你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是1万元每月。

再次,回到这个卖鸡的问题上来,8元买入一只鸡,当市场价格到了9元的时候,此人可以选择继续持有等待上涨,但他选择了以9元的价格卖出,结果市场教训了他,因为价格已经涨到了10元,好在他再一次做出了正确选择,用10元的价格买了回来,并成功的以11元的价格卖出,再次获利1元。那么假如他中间不做任何操作的话,将会获利11-8=3元,但因为他错误的选择实际只获利2元,本该获利3元,结果最后才获利2元,那么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反而亏了1元。这里面的逻辑非常简单,我换一种方式描述就更好理解了,因为原本只要8元钱就可以拥有一只鸡,但现在你还想拥有同样的一只鸡的话则需要11元,假设你原来只有8元钱,那么你在10元买入的时候实际上手里只有9元钱,是买不起一只鸡的,那估计只好借贷了。

最后,在我看来,这道题答案是多少并不重要,如果是小学考试,相信大家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但这道题的解答能反映出每个人对待投资的态度,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财商的。


遁逃者

实际上赚2元,如果这个都不知道,我后面写的不用看了,没必要。我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下,这个是推高市场价格,提高平均成本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本身就有很多只鸡,你再花8元买,说明这个时候市场价格不到8元,你买了以后,市场价格就涨到8元了。这个时候很多人看到鸡涨价了,你9元卖出一部分,9元买鸡的那些人,就是预期后面会涨,如果不涨就不会卖,这样大家的平均成本拉高了。这个时候,你再花10元买一部分鸡,提振市场涨价信心,市场价格很快就得到提升,你11元就可以把大部分的鸡都卖掉,获利。当然买入多少卖出多少根据市场的成交情况和供求关系来定。

还有人说亏1元的,理论是8元买11元卖,中间不交易,赚3元,但是中间交易了以后只赚2元,要利益最大化,少赚1元就是亏1元。纯属扯淡,体育老师也教不出这种学生。你没有中间的交易,市场很有可能涨不到11元,甚至可能会跌。还有,你不交易,你连市场信息都不清楚,就算涨到11元了,你特么都不知道。

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回答这个问题,打字很辛苦。


江苏左手Jack

买鸡8元,卖鸡9元;再买鸡10元,卖鸡11元。共赚几元?

题不难,但如果你把这道题当做一个亲子游戏来做,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当然也是蛮有意思滴。

道具准备:取两个盘子,一个(A盘)里边放11个1元钢镚,另一个(B盘)里边放一只炸鸡腿和2个1元钢镚。

第一步买鸡,从A盘中取出8个钢镚放B盘中,把炸鸡腿放A盘中。A盘有炸鸡腿1,钢镚3;B盘有钢镚10。

第二步卖鸡,把炸鸡腿放B盘中,在B盘取9个钢镚放A盘中。A盘钢镚3+9=12;B盘炸鸡腿1,钢镚10-9=1。

第三步再买鸡,从A盘中取出10个钢镚放B盘中,把炸鸡腿放A盘中。A盘有炸鸡腿1,钢镚2;B盘有钢镚11。

第四步再卖鸡,把炸鸡腿放B盘中,在B盘11个钢镚放A盘中。A盘钢镚2+11=13,B盘炸鸡腿1,钢镚11-11=0。

结果,A赚13-11=2元;B只剩个炸鸡腿。

只要家里有此类孩子很喜欢的食物,就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将硬币煮沸消毒,洗干净手,一方当A,一方B,把这个买卖当游戏跟孩子玩,让孩子从中了解买与卖的概念,理解赔与赚的含义,从小搭建投入产出比的思维框架,树立市场经营意识,长大以后,前途无可限量!

游戏完毕可分食食物,也知天上不会掉鸡腿滴。

游戏道具亦可更换(如孩子喜欢的玩具),钱币数目也可调整,交易次数、规模都可变化。

你知道哪一个孩子是下一个马云啊?


留胡子的帅老头

无论再怎么看,题面清清楚楚,也没有什么陷阱。

相信随便找一个小学生过来,都能得出答案:2元。因为买卖了两次,一次赚一元,简单明了。

但考虑到该问题肯定没这么简单!!!要不然谁都会做!

于是,就有了如下答案:

1、一只本来进价为8元的鸡原本可以卖11元挣3元。最后因为卖家决策失误只挣了2元,损失了1元。对生意人来说,原本该挣没挣到的,都是损失。注意,是损失,不是亏损。

2:一只本来进价为8元的鸡原本可以卖11元,挣三3元,但第一次只卖了9元,只挣了1元,损失2元。但卖家发现后及时调整决策,再次购入后销售止损。挽回一元损失。损失了一元。

3:一只鸡进价8元,一个始以为只能卖9元,最终发现可以卖11元。通过这次市场测试。发现每只鸡可以挣三元利润,那还等什么,赶紧去进一批鸡过来卖,挣大钱的机会来了!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下,这个是推高市场价格,提高平均成本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本身就有很多只鸡,你再花8元买,说明这个时候市场价格不到8元,你买了以后,市场价格就涨到8元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看到鸡涨价了,你9元卖出一部分,9元买鸡的那些人,就是预期后面会涨,如果不涨就不会卖,这样大家的平均成本拉高了。

这个时候,你再花10元买一部分鸡,提振市场涨价信心,市场价格很快就得到提升,你11元就可以把大部分的鸡都卖掉,获利。

问题只在于最后能否找到这个肯出11元的接盘侠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