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人造了中國首架飛機

福建三明人造了中國首架飛機

在今天,坐飛機都只要花“白菜價”了,人人皆可坐飛機出行。

但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世紀初,中國航空剛剛起步的年代,閩人有多牛,閩地創造了中國航空諸多的第一:

第一架飛機是福建人制造;第一家飛機制造工廠在馬尾;福建人完成了中國第一次跨洲飛行……

三明人制造了中國第一架飛機

1906年,福建永安人劉佐成與同鄉李寶焌在全閩師範學堂畢業後被清政府選送赴日本留學,就讀於工兵航校及早稻田大學。受美國萊特兄弟和旅美華僑馮如研製飛機併成功飛行的鼓舞,劉李二人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飛機的研製。

1910年,在一些愛國華僑的資助下,劉李二人在日本合作自制了“飛機一號”。因使用日本的飛機場不便,無法試驗。同年8月,在清政府撥款,在北京南苑軍用操場內建築廠棚試造飛機。1911年3月,劉李二人在國內自造的“飛機二號”,但飛行時因發動機軸損壞,墜落失敗。劉佐成身負重傷,從此不再駕機。

1910年11月19日,李寶焌、劉佐成發起成立航空研究會,在《大公報》發表《航空研究會發起及簡章》提醒國民:世界航空事業剛剛起步,中國要抓住機遇,“勿再事事落人之後”。這一年12月,上海《東方》雜誌發表了李寶焌的《研究飛行機報告》,這是我國最早的一篇航空論文。

安放在故鄉永安市曹遠鎮清水池村村部門前的文化廣場上的劉佐成塑像。

李寶焌於1912年8月26日病逝南京,年僅26歲,志未遂。而此後,劉佐成在抗戰前夕派回福州,王莊機場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

中國第一家飛機制造工廠在馬尾

1909年8月,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薩鎮冰出洋考察時,選派學生隨往英國留學。1915年,這批學生又轉往美國留學,其中就有福州人曾詒經。這批留學生先學造船,後學飛機制造,於1917年12月學成回國。

北洋政府想創辦培養航海和航空製造專門人才的飛潛學校,最終選定校址設在福州馬尾,這大概與當時海軍中福建人多不無關係。

1918年3、4月間,飛潛學校開辦,又在海軍船政局設立海軍飛機工程處,由曾詒經等負責製造飛機。當時製造飛機用的鋼、鋁等金屬材料我國並不生產,但其他材料如木材、油漆等,福建生產的又多又好。海軍飛機工程處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正規的飛機制造工廠。

莆田人制造我國早期的滑翔機

1925年,“五卅慘案”之後,中國人民掀起了反帝愛國運動。

留學法國的飛行家莆田人陳國樑在菲律賓宣傳航空救國,併發起組織華僑飛行隊和福建民用航空學校籌備委員會,選廈門為校址,於1928年10月成立廈門民用航空學校。

後由於經費困難維持不下去,只得合併到廣東航空學校。1934年5月,陳國樑在柳州機械廠設計、製造了我國早期的滑翔機並試飛成功。

福建三明人造了中國首架飛機

廈門人完成中國第一次跨洲飛行

完成中國第一次跨洲飛行是一個廈門人。1929年初,廈門人陳文麟受命赴英國購買飛機,當年3月4日,他偕同丹麥籍飛行員駕駛“廈門號”飛機回國。

“廈門號”原計劃用時三個星期就可飛抵廈門。但起飛不久,就在英吉利海峽上空突發機件故障,幸好僅離水面60英尺,立即飛回倫敦修理,10天后“廈門號”重新啟程,經德國、希臘、印度等國,於5月10日進入國境,總行程1.5萬多公里。

“廈門號”返國途中曾有兩次險情:第一次是飛渡波斯大沙漠,連續飛行15個小時,汽油將耗盡,險些機毀人亡;第二次是在印度境內遇上45分鐘之久的狂風暴雨,機件損壞致發動機漏油,幸而修復,未至出險。

陳文麟駕駛“廈門號”實際飛行是28天,途中飛機損壞6次,他稱,“今安全返國,亦云幸矣!”陳文麟此後歷任廈門海軍航空署署長、海軍廈門造船所所長等職,1949年後前往香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