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舉措可激發內生動力 促進經濟穩增長


九大舉措可激發內生動力 促進經濟穩增長


九大舉措可激發內生動力 促進經濟穩增長

■尹 恆

今年前4個月數據顯示中國宏觀經濟維持平穩運行,然而也顯現出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為此,需要繼續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維持平穩增長,並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關注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

中國宏觀經濟維持平穩運行,然而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值得持續關注,這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消費持續低位運行。4月份數據顯示國內消費需求在繼續探底。實際消費增速持續下滑的趨勢明顯。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9.7%,為2004年1月份以來的次低點(2017年2月份為9.5%)。

其次,外需呈現很強的不確定性。前4個月,中國出口和進口累計值增速分別為13.7%和19.6%。但由於進口增幅高於出口,前4個月貿易順差收窄至767.5億美元,較2017年同期下降了197.2億美元。從而一季度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由2017年的正向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轉為拖累GDP增長0.6個百分點。2018年以來貿易保護主義的迅速升級,外需的不確定陡然放大。

再次,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走低,民間投資仍處於較低水平。前4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7%,比前3個月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也低於去年同期增速0.9個百分點,顯示固定資產投資尚未企穩。自2012年開始,民間投資增速持續下滑,下跌至2016年年底的3.2%。今年年初,民間投資似乎有上升的跡象,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速提高到8.9%。然而4月份數據顯示增長乏力,民間投資增速比一季度下滑了0.5個百分點。

最後,工業企業和民營企業效益增速回落。在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反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補庫存願意增強等多種因素帶動下,2017年工業企業效益出現較大幅度改善。但進入2018年以來,企業效益改善幅度呈現大幅放緩的趨勢。前3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分別為9.6%和11.6%,較去年同期增速分別下滑了16.7個和4.4個百分點。與民間投資增速低迷相伴隨的,是民營企業的盈利狀況持續不佳且重新開始大幅回落。前3個月,私營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率為8.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個百分點。

九大政策建議

為此,我們提出短期和長期兩方面的政策建議。

短期來看,建議繼續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維持平穩增長。

首先,財政政策可以更為積極。截至4月份,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9%,比去年同期高出1.1個百分點;財政支出同比增長10.3%,比去年同期下降6個百分點。這給財政政策一定的空間。可以從基建、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入手增加投資需求。對於符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產業,政府應予以多種政策支持和鼓勵,降低企業在開拓新業務過程中的風險。

其次,貨幣政策存在適度寬鬆的空間。近年來廣義貨幣存量(M2)的增速持續放緩。2018年4月份的同比增幅為8.3%,比去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更是明顯收縮,2018年4月份同比下降-14.2%。M2和社會融資增速的全面放緩,表明當前貨幣政策偏緊。目前國內物價水平低位運行,這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空間。如果經濟下行的壓力重現,可以轉向更加積極的貨幣政策。

第三,採取多種措施激活民間創業和投資。要狠下決心減稅降費,切實減輕民營經濟負擔,降低民營企業各方面的成本;要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限制。

第四,採取措施扭轉居民消費跌勢。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少居民面臨的不確定性,促進消費的轉型升級,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

長期來看,建議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經濟內生動力。通過深化改革消除市場扭曲、改善資源配置效率、釋放改革紅利,顯然能夠為經濟提供長期動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課題組最近的測算表明,中國資源配置效率改善的空間仍然巨大:如果消除經濟扭曲,在總投入不變的情形下總產出可以提升超過200%。改革的紅利仍然十分豐厚。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深化改革減少甚至消除扭曲,也是中國經濟實現從數量型向質量型、集約化增長轉變的題中應有之義。

消除市場扭曲的改革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清除各種市場扭曲,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破除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促進商品和要素在全國統一市場內範圍內自由流動。

其次,進一步理順政企關係,規範地方政府行為。毋庸置疑,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熱情和努力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之一。然而在地方層面上政企關係不順問題尤為突出。例如,政府經濟職能越位和錯位、政府市場監管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政府服務職能不到位,隨意和不透明的政策優惠和處罰、繁雜和低效的行政審批、政出多門、政商關係複雜等。這大大提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嚴重扭曲了市場資源配置。

第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距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真正市場主體還有很大差距。國有企業得到大量政府關照,例如低價土地、減免稅收、更易獲取金融資源、較低的資金成本等。這一方面扭曲了國有企業投資行為,導致過度投資和重複建設;另一方面,使得國有企業並不能按照市場機制優勝劣汰,其落後產能難以被及時淘汰。這損害了資源配置效率。

第四,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消除信貸和資本市場的扭曲,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這包括推進金融價格(利率)市場化,讓市場在金融價格(利率)形成和變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健全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形成包括場外、場內市場的分層有序、品種齊全、功能互補、規則統一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第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優化稅制結構,完善稅收和補貼的功能,建立統一、公平、透明的稅收和補貼制度體系。

這些改革措施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信,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改革的巨大“紅利”必將釋放出來。全面深化改革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長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力量。(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