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老漂族”飘在异地城市值不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工作,不少老人也纷纷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他们被戏称为“老漂族”。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少漂泊的老人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容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对此,你如何看待?“老漂族”飘在异地城市值不值?

为了孩子,没有什么值不值的

刘阿姨58岁。刚从武汉回来的她在家住了不到两个月,又要去武汉帮女儿女婿照料外孙了。刘阿姨说:“为了孩子,没什么值不值的。我刚去武汉的时候,很不适应,人生地不熟的。孩子们鼓励我多去外面走走,现在,我在那边也认识了一大帮朋友,很多人都跟我一样从外地来,我们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语言。”

“上了岁数,本该享享福,没想到还要重新适应生活。不过,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他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李大爷说,他儿子住的社区里有很多活动,他和老伴送完孙子上学,就去参与社区活动,排解孤独感。现在,他也逐渐适应了,每天回家看到孙子、儿子,一大家人在一起生活,很幸福。

小记——“老漂族”飘在异地城市值不值?

身体不是最累的,心累

周阿姨说:“跑来跑去身体不是最累的,心才更累,毕竟在乡村住了那么多年,亲戚朋友都在这儿。到孩子们那边没几个熟人,心里闷得慌不说,还惦记着家里,没办法啊,谁让孩子们需要咱呢。”

王阿姨今年60岁,儿子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上海,然后结婚生子。王阿姨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上海住上三四个月,为了照顾孙子。

王阿姨说:“老伴儿老伴儿老来伴儿,两人一辈子没有分开过,没想到老了还要分开,我在上海也过得很孤独。老伴儿身体不好,我每天都要打电话问问情况,特别是一到刮风下雨的时候,就怕他老毛病犯了身边没个人照顾。大城市里虽然什么都好,但总觉得不是自己的家。”

王阿姨的儿子说:“我能理解母亲的心情,可是实在是很无奈。本想把父亲一起接到上海,可他说不习惯。我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我们也想过请保姆,但一来不放心,二来我们也负担不起。”

小记——“老漂族”飘在异地城市值不值?

多给父母一点爱

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被称为“老漂族”。他们甘愿当起“后勤部长”,每日为儿女、孙子洗衣做饭,他们虽然享受着合家团聚的快乐,但也承受着孤独和烦恼。割断的人际纽带、缩小的社交圈子,甚至语言上的不习惯都给他们造成新的困扰。

据了解,“老漂族”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单独“漂”在城市的不在少数,幸福感较少成为他们的普遍问题。面对工作繁忙的子女和陌生的环境,一些漂泊在城市的老年人选择宅在家里,难免感到孤独难以排遣,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对正在“漂”着的老人们,子女应更多地考虑父母的适应能力,了解他们更需要什么,多与老人沟通,以减少他们在情感上的孤独感。老人们也应尽快在新的环境下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子,主动融入这个新圈子。

小记——“老漂族”飘在异地城市值不值?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