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老漂族”飄在異地城市值不值?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鄉工作,不少老人也紛紛離開家鄉來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他們被戲稱為“老漂族”。面對陌生的環境,不少漂泊的老人不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容易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對此,你如何看待?“老漂族”飄在異地城市值不值?

為了孩子,沒有什麼值不值的

劉阿姨58歲。剛從武漢回來的她在家住了不到兩個月,又要去武漢幫女兒女婿照料外孫了。劉阿姨說:“為了孩子,沒什麼值不值的。我剛去武漢的時候,很不適應,人生地不熟的。孩子們鼓勵我多去外面走走,現在,我在那邊也認識了一大幫朋友,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從外地來,我們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語言。”

“上了歲數,本該享享福,沒想到還要重新適應生活。不過,我們就這麼一個兒子,他到哪裡,我們就在哪裡。”李大爺說,他兒子住的社區裡有很多活動,他和老伴送完孫子上學,就去參與社區活動,排解孤獨感。現在,他也逐漸適應了,每天回家看到孫子、兒子,一大家人在一起生活,很幸福。

小記——“老漂族”飄在異地城市值不值?

身體不是最累的,心累

周阿姨說:“跑來跑去身體不是最累的,心才更累,畢竟在鄉村住了那麼多年,親戚朋友都在這兒。到孩子們那邊沒幾個熟人,心裡悶得慌不說,還惦記著家裡,沒辦法啊,誰讓孩子們需要咱呢。”

王阿姨今年60歲,兒子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上海,然後結婚生子。王阿姨隔一段時間就要去上海住上三四個月,為了照顧孫子。

王阿姨說:“老伴兒老伴兒老來伴兒,兩人一輩子沒有分開過,沒想到老了還要分開,我在上海也過得很孤獨。老伴兒身體不好,我每天都要打電話問問情況,特別是一到颳風下雨的時候,就怕他老毛病犯了身邊沒個人照顧。大城市裡雖然什麼都好,但總覺得不是自己的家。”

王阿姨的兒子說:“我能理解母親的心情,可是實在是很無奈。本想把父親一起接到上海,可他說不習慣。我和妻子都是工薪階層,我們也想過請保姆,但一來不放心,二來我們也負擔不起。”

小記——“老漂族”飄在異地城市值不值?

多給父母一點愛

本該安享晚年的父母,為照顧第三代而遠離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他們被稱為“老漂族”。他們甘願當起“後勤部長”,每日為兒女、孫子洗衣做飯,他們雖然享受著閤家團聚的快樂,但也承受著孤獨和煩惱。割斷的人際紐帶、縮小的社交圈子,甚至語言上的不習慣都給他們造成新的困擾。

據瞭解,“老漂族”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其中單獨“漂”在城市的不在少數,幸福感較少成為他們的普遍問題。面對工作繁忙的子女和陌生的環境,一些漂泊在城市的老年人選擇宅在家裡,難免感到孤獨難以排遣,從而產生一些不良情緒,長此以往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對正在“漂”著的老人們,子女應更多地考慮父母的適應能力,瞭解他們更需要什麼,多與老人溝通,以減少他們在情感上的孤獨感。老人們也應儘快在新的環境下建立自己的人際圈子,主動融入這個新圈子。

小記——“老漂族”飄在異地城市值不值?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