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理學看待楊麗娟追星?為什麼會有人瘋狂追星?該如何處理

楊麗娟,從16歲開始迷戀香港明星劉德華,此後,初中沒念完就輟學在家,瘋狂收集有關劉德華的資料。父親楊勤冀為了助女追星,賣房、舉債,甚至企圖賣腎。

最終,因女兒沒能單獨見上劉德華,楊勤冀於2007年3月26日在香港投海自盡。

父親的突然離開,給楊麗娟前所未有的打擊。

如何從心理學看待楊麗娟追星?為什麼會有人瘋狂追星?該如何處理

楊麗娟與母親流落街頭

她成了當年最大熱點話題之一,無論是網絡還是現實,每個人都在討論評判她,認為是她的不理智,逼死了父親。

回到蘭州老家後,她把自己關在一間小房子裡,整天以淚洗面,“那段時間,出門必須戴帽子,把臉全部遮蓋得嚴嚴實實。”楊麗娟說。

如今,她父親離開11年了,從公眾視野消失11年後,在接受紅星新聞的獨家採訪時,楊麗娟首次吐露這麼多年來的不易,並坦然面對追星往事:“有時候想,自己的苦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如何從心理學看待楊麗娟追星?為什麼會有人瘋狂追星?該如何處理

楊麗娟追星導致了她家庭遭遇變故,那楊麗娟追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心理呢?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有追星的心理?

首先追星是源於對明星的崇拜,崇拜到一定地步之後,明星的一舉一動在她眼裡都是興奮的,猶如吸食鴉片一樣。

這種崇拜最開始總是始於對明星的外在特質,如外貌形象、氣質等外露特徵的欣賞。但崇拜的維持與進階一定是要深入到對明星人格特質的欣賞,也就是對明星所具備即使是包裝出來的某種內在性格、價值觀的認同、欣賞。

如何從心理學看待楊麗娟追星?為什麼會有人瘋狂追星?該如何處理

粉絲會將自我的某種夢想、慾望、缺憾投射在偶像身上,通過某種情感、行為的投入,既能獲得一種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滿足,也能通過偶像的成功實現另一種形式的自我實現。

而與偶像相關的事物則集合構建了一個虛擬的空間,通過消費偶像衍生的娛樂內容獲得愉悅感,通過加入粉絲群體、應援行為獲得歸屬感。

明星崇拜對於非粉絲來講,是一件最難理解的事情。特別是對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人來講,對一個未曾謀面的人不計回報的無條件付出是最不符合理性的一件事。

如何從心理學看待楊麗娟追星?為什麼會有人瘋狂追星?該如何處理

如果適當選擇好的“星”做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許多人卻以誇張、瘋狂的態度追星,不僅沒有好處而且對社會也無益,就像楊麗娟一樣。

如果自己的孩子開始瘋狂追星,作為家長就怎麼辦?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詆譭該明星,這種詆譭會讓孩子的牴觸心理更為厲害,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如何言語與行為都在孩子眼裡是惡意的。

二、去搜集一些該明星甚至類似該明星的藝人的相關報導,獲取跟孩子的共同話題

找到跟孩子溝通的橋樑才能實施家長的下一步計劃。

如何從心理學看待楊麗娟追星?為什麼會有人瘋狂追星?該如何處理

三、與孩子交流該明星及相關明星的一些資料,引導孩子全面地看該明星,揭開蒙在明星身上那層神秘的面紗。

四、讓孩子意識到,明星身上的光環是其職業所賦予的,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為了他的事業,他也有自己的艱辛、自己的努力與淚水。

五、多陪陪孩子,可能是她感受到了孤獨,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良藥,不要讓她把情感寄託全部放在追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