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國外呆久了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中國了?

大家都有這種困惑,也不光是中國新移民移民到國外有這種困惑,任何一個新移民到一個新的國家呆久之後,在不排斥當地文化的前提下都有這種“回不去的感覺”

(排斥的話,自然就不會在當地呆下去)。

而且,所謂的這種“回不去”,一般意義是說的是回到母國工作,長期生活,加入到母國社會運轉的一個大系統中去,回母國旅遊不算

畢竟每個國家的運轉模式都不是完全一樣的,美國和加拿大都在北美,語言一樣,但是文化,社會運轉模式差異也很大,所以一個人在熟悉,習慣了一個國家的運轉模式之後,再去另一個國家加入另一種運轉模式,不適應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世界上並不存在各方面都完全一摸一樣的兩個國家,都存在差異。

理解以上的概念,這個題就好答了。

我在休斯頓的時候,通過朋友認識了一個長居韓國的本地老美a,a是在上大學的時候認識的韓國留學生女友,女友在美國畢業後由於不適應美國的環境決定回韓國,a為了愛情,跟著女友回了韓國,找工作,結婚,生子,在韓國已經生活了10年了,習慣了吃辣的韓餐,習慣了夜間12點之後出去嗨,習慣了首爾的熱鬧,習慣了密集的商業區和便利店,習慣了韓國相對美國便宜,放心的醫療,習慣了韓國服務業高質量的服務,

最喜歡的就是韓國便利的公共交通(他不喜歡開車,感覺不環保,但是在美國除了幾個大城市,自己不開車就等於沒有腿,出去買個菜都不方便,這點就很有意思了,因為我之前一直認為大多人還是喜歡自己開車,而不是搭乘公共交通,看來人和人在意的點還真不一樣),當時他就跟我感嘆,每次回美國都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還是在韓國有家的感覺,這次再回韓國,就考慮入韓國籍了,當時我大驚,因為思維的定勢都是世界各國人往美國跑,怎麼一個土生的美國白人想入籍發達國家墊底的韓國?得到的回答是他太愛韓國了,他覺得自己在韓國生活比美國更舒服,當然,韓國的缺點就是收入還是比美國低點,但是好在物價比美國低,倒也可以接受。

所以你看,人家考慮的都是柴米油鹽的居家過日子的事情優點缺點人家自己心理很明白,只不過在享受優點的時候,能忍受缺點而已

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任何事必然有兩面性,

人不能太自私,不能什麼好事都讓你佔了(這是我的口頭禪),相應的缺點你也要能承受才能達成這個deal,都是優點的,這個世界並不存在

我在美國認識了很多人,雖然很多人都只是一面之緣,這裡有:

移民美國的挪威姑娘(為了去好萊塢圓自己的明星夢)。

移民加拿大的美國男孩(對美國的醫療體系深惡痛絕)。

移民美國的加拿大姑娘(衝著比加拿大多的多的商業機會)。

長期在澳洲打體力工的低學歷的美國,加拿大男孩(他說澳洲的低端工作比美國和加拿大工資高很多,幹幾個月就可以出去旅遊了,而且他們的這個在澳洲打工的美國,加拿大人圈子,人數並不少)。

準備入韓國籍的美國男孩a。

長期在日本工作的美國男孩(未來有入日本籍的打算,喜歡日本的不麻煩別人的習慣,喜歡日本的乾淨,他說比美國還乾淨,喜歡日本的小而細緻,喜歡日本良好的治安,感覺很安全,喜歡日本料理,喜歡日本的便利,喜歡日本種類豐富的動漫,最喜歡的就是溫柔的日本女孩,覺得美國女孩還是太獨立,強勢了,缺少女人味)。

長期在香港工作的美國姑娘(喜歡香港的便利,良好的治安,而且公司內也說英語,沒有語言障礙)。

長期在中國某北方小城工作的美國男孩(他說太愛中國了,喜歡中國人的熱情,而且什麼都便宜,最喜歡的就是出租車很便宜,可以一輩子打的不用自己買車了,不排除一輩子在中國生活)。

他們當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在意的需求,而且很務實;

這個需求,移民到另一個國家比在母國更容易實現,即使母國更發達,但是發達歸發達,確不能滿足所有人,各階層在意的需求:

(1)一個美國人,加拿大人喜歡日本,韓國,香港的便利,熱鬧,24小時營業的店鋪,這個需求註定在北美就實現不了;相反,一個日本,韓國,香港人喜歡美國的大house,喜歡人少安靜不擁擠,喜歡到哪都開車,喜歡開闊的環境,喜歡玩槍,顯然去美國更容易實現這個需求。

(2)一個沒有職業技能,只有體力的美國,加拿大人,在不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的前提下,想多賺錢怎麼辦?只能去給低端工作工資更高的澳洲去刷盤子;但是,相反的澳洲的高技術白領在澳洲的工資卻沒有美國高,每年澳洲的高技術人才申請e3簽證去美國工作的人大把,因為啥?因為美國提供的高級職位的工資比澳洲更高而已,這當中的邏輯在哪?因為各個國家的運轉模式不同,商業文化不同,導致分配製度自然就不一樣,你如果很幸運屬於這個國家在分配製度上優待的群體,你自然就覺得生活體驗還可以,否則,或許去另一個適合你的社會系統,生活會更舒心一點。

(3)這個世界越來越象一個村莊,可能咱們中國人這個感覺還不強(但是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個概念會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但實際上發達國家的很多年輕人找工作的時候是盯著全球的招聘市場的,一個美國人去北歐求職,一個德國人,去英國,法國,瑞士求職,一個芬蘭人去澳洲求職,這些都是稀鬆平常的事,別的不說,很有可能你所從事的職業在你的母國並沒有形成氣候,那怎麼辦?自然是去這個職業有上游領先優勢的國家去找工作是上上策;

而且,國家與國家的運轉模式不同,北歐,日本是強行的拉低高收入職業的薪資,讓整個社會各個階層,職業之間人的薪資差距不大,如果你是一個在意公平,並且不想很拼事業的人,你自然願意在這樣的國家生活;

但是如果你是能力很強的高智商精英,並且有極強的拼搏精神,你自然不會甘於在這個平均社會里拿著平均工資,自然會去美國,中國這種完全競爭社會拿著比普通人高數十倍的精英工資,相應的也會得到平均社會提供不了的榮譽感。

人是趨利避害的,人會自動的尋找屬於自己的地方,嗯,就是這個邏輯。

咱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經常說一些冠冕堂皇的高大上的東西沒用,口號喊的再響,日子還得過,買個大件還得攢攢錢,是不是?

所以你看看,我認識的這些人可都是發達國家移民到另一個發達國家(甚至還有移民到不如自己本國的),並不是咱們發展中國家到了發達國家的人才有這種感覺,而是任何一個在外國呆久了,並不排斥當地文化的人都有這種感覺,這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愛好也不一樣,關注的點也不一樣,

在意的需求也不一樣

一個人選擇不了他出生的地方,但是他卻可以選擇他喜歡,呆的舒服的地方生活啊。

冷暖自知,不是麼。

為什麼在國外呆久了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中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