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區塊鏈迷霧:是分佈逆轉未來?還是又一個南海泡沫、鬱金香?

撥開區塊鏈迷霧:是分佈逆轉未來?還是又一個南海泡沫、鬱金香?

或許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史上最大的群眾性癲狂而未可知。

《Extraordinary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作者是CharlesMackay,該書第一版寫於1841年,主要探討了群體性的病態心理現象,書中概括了1636年荷蘭的“鬱金香瘋狂”、1720年英國的“南海泡沫”和1720年法國的“密西西比陰謀”這三次金融投機狂潮。

初讀此書時,筆者曾經認為這是由於在人類當時對金融這一領域尚未了解從而產生了這幾次大投機,但在2018年的今天,你會發現,這種大眾幻想從未走遠,一旦土壤適合就會捲土重來,而它這次的名字叫做——區塊鏈。

撥開區塊鏈迷霧:是分佈逆轉未來?還是又一個南海泡沫、鬱金香?

凌晨三點大佬開喊:區塊鏈瞭解一下麼?

何為癲狂?那首先就得半夜睡不著覺。

資本大佬們用自己的睡眠時間證明,他們是這場狂歡最早的入場者。

“區塊鏈就是我的荷爾蒙。”群裡的一位投資人如此說。在荷爾蒙的刺激下,不到一天,“3點鐘無眠區塊鏈群”就達到了最高500人的人數限制。

這其中,薛蠻子、李笑來、陳偉星、帥初等是區塊鏈的最早參與者。薛蠻子投資了量子鏈、比原鏈、墨鏈。李笑來是國內最早投資比特幣、以太幣的人。陳偉星也擁有自己的基金,並投資了火幣、幣安、Tron等項目。帥初則是量子鏈的創始人。

在這個群裡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嚴禁在群裡發佈關於炒幣、ICO(首次代幣發行)等方面的消息。原因就在於這是一條不能討論的紅線。早在2017年9月,政府不但將ICO歸類為非法集資活動,還禁止了國內投資者藉助比特幣交易平臺投資比特幣。

但嘴上不談,大佬們心裡裝的其實都是幣。

因為發幣至少在目前是實現資本增值最快速的途徑,在區塊鏈的圈子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90後霸道總裁”孫宇晨在極短的時間內便通過“波場”收割20億元這樣的創富故事。

人才市場大遷移: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於是在春節後,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區塊鏈熱潮就出現在了人才市場上,近日拉勾網發佈的“2018年區塊鏈高薪清單”中,騰訊、京東、小米等互聯網公司發佈了眾多高薪區塊鏈崗需求,薪資最高開到了100k。

撥開區塊鏈迷霧:是分佈逆轉未來?還是又一個南海泡沫、鬱金香?

一批批的人才揣著各自的小心思投身於區塊鏈。一名獵頭髮出感慨,“實在太火”。2月份以來區塊鏈人才招聘劇增,他也把重心轉向了區塊鏈,小米、美圖、京東、聯想、火幣.....招聘名單很長,很多公司為了吸引人才除了高薪外,還會直接獎幣。

“不斷有人離職,沒辦法,員工工作一段時間就財務自由了,我們留也留不住。”一位鏈圈HR的抱怨聽起來就像是刺耳的炫耀。

一位投資人透露,在ICO熱潮爆發前,中國一家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公司曾長期用token發工資。開始是按1token=一毛,錨定法幣價值來發,後來開始按1token=1塊。而該項目的token在2017年漲到了大幾百人民幣。於是前兩年入職公司,並屯了較多token的員工已獲得數千倍收益,和同一時期入職BAT的程序員相比,這些工程師並不一定是最頂尖的,但現在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就連該項目中的一位HR,也因為手握token,獲得了近千萬資產。

金礦挖的怎樣不知道,區塊鏈媒體或成最大贏家

有金礦就有賣鏟子的,為區塊鏈項目提供各類周邊服務的組織有:礦機生產商、交易所、做幣值管理的、做項目白皮書的……,但在這些之中,目前收穫最大的還是所謂區塊鏈專業媒體。

讓我們來看看近期區塊鏈媒體的融資情況:

3月6日,由藍港互動創始人王峰發起創辦的區塊鏈先鋒門戶火星財經,宣佈獲得A輪融資,估值1.5億人民幣。而這距火星財經上線僅26天。

“區塊之家”近日獲得百萬種子輪融資,資方為儒者創投。

金錢報創立於 2017 年 11 月,日前宣佈獲得由極豆資本投資的數千萬元人民幣。另一平臺巴比特近期獲得1億元A輪融資,由普華資本和陳偉星的泛城資本聯合領投,啟賦資本、比特大陸跟投。

區塊鏈深度媒體“深鏈財經”對外宣佈完成了1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梅花天使、PreAngel、千方基金 ChainFund、Dfund、容銘投資等八家基金聯合投資。

看出點什麼沒有?這些區塊鏈的媒體的內容大都仍只是提供一般的資訊內容並附加一個社區,卻在短時間內得到這麼多資本的青睞,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可以為區塊鏈項目打廣告。正因為區塊鏈企業“不差錢”的行業現狀,使得區塊鏈媒體一夜之間成了人生贏家。

最後一個問題是:
區塊鏈怎麼賺錢?

全民狂歡總是盛大的,但狂歡後最重要的問題永遠都是——誰來買單?

撥開區塊鏈迷霧:是分佈逆轉未來?還是又一個南海泡沫、鬱金香?

我們不談區塊鏈是復興開放協議精神的希望,也不談去中心化分佈式數據庫的管理,本著一點點踏實的態度,我們嘗試梳理一下現在區塊鏈到底能怎麼賺錢?

首先隨著各國對ICO的監管,很多不落地的項目漸漸的沒有了人們的追捧。很多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項目都在“臨門一腳”時被擱置了。

目前區塊鏈的項目投資已經出現了頭部效應,即一小部分項目受到追捧,但大部分難以募集。很多區塊鏈項目的投資人已明確表態國內的區塊鏈項目基本不再投資。

另一方面,區塊鏈底層技術型研發項目前景還尚可。據火幣區塊鏈應用研究院一月份數字貨幣資產調查報告顯示,與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相關聯,且以該類平臺使用權或參與權為支撐的一類資產平均市值增幅最大。當然,這類底層技術開發往往週期長,難度大,且風險高,從長遠看應該會迴歸技術類項目長期投資的軌道。

第二類能夠從區塊鏈中獲得收益的就是投資區塊鏈項目的VC、PE、對沖基金、上市公司。受整體去槓桿的影響,所有的基金目前都會關注慮幣和鏈,而主要的玩法就是在加密數字貨幣世界復刻現有金融市場。

比如目前如火如荼的tokenfund(數字貨幣基金)就是對“古典VC”的復刻,具體玩法是,募集數字貨幣或法幣,再用數字貨幣投區塊鏈項目。相比傳統基金,這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最關鍵的,是一個退出週期大大縮短的新戰場。

而期貨的交易規則可以直接搬到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只要是有K線圖就可以做多空。問了一位家期貨平臺的工作人員,近期有關注區塊鏈嗎?對方的回答令人驚訝,“我們現在基本就指著這個品種賺錢了”。由於虛擬貨幣期貨是通過幣幣交易完成,合約槓桿一般在10倍、20倍,只要標的數字貨幣一天波動3.5%至9%,就極有可能爆倉,這大大加劇了虛擬貨幣爆倉的幾率。

第三類能夠賺錢的機構就是前述的區塊鏈媒體以及各類研究院,這裡就不再贅述,興業證券TMT首席分析師袁煜明就加速告別了證券界,加入火幣中國區塊鏈研究院,他的告別宣言是,“要投身青春到波瀾壯闊的區塊鏈行業。”

而最讓人不齒的還是那些打著區塊鏈旗號的融資項目,也包括為這些項目做衍生服務的鏈條,據說,現在一份ICO項目的白皮書動輒六十萬元。

撥開區塊鏈迷霧:是分佈逆轉未來?還是又一個南海泡沫、鬱金香?

那麼區塊鏈的未來麼?即使是知名專家也沒有結論。被譽為“數字經濟”之父的達沃斯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Schwab)認為,區塊鏈是繼蒸汽機、電氣化、計算機之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預計到 2025 年之前,全球GDP總量的10%將利用區塊鏈技術儲存。

巧的是,參加同一會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卻表示:比特幣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除了規避合法性,它主要用於非法目的,如洗錢和逃稅。

2018年的第一場風口,來的比以往時候更早一些,與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往年風口不同,當下這場人才、資源、資本集體向區塊鏈大遷移的行動,看起來更像是冰河世紀前動物的大逃難,我們唯一可以預知的是,這場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仍將會上演一段時間。

——————【THE END】——————

作者 夏羋卬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撥開區塊鏈迷霧:是分佈逆轉未來?還是又一個南海泡沫、鬱金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