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於平凡”的張韶涵,有100種方法詮釋“不凡”

“甘於平凡”的張韶涵,有100種方法詮釋“不凡”

《歌手2018》第二期節目,張韶涵選擇演繹趙雷的作品《阿刁》。當場,張韶涵特地強調非常喜歡這句歌詞:“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地潰敗。”

如果足夠敏銳,就能立刻反應到為什麼張韶涵會喜歡這句話,因為,這簡直就是在講她本人。從這角度分析,原版《阿刁》是在歌贊阿刁,而張韶涵版的《阿刁》其實是在唱自己。所以,當場演出時,開嗓後張韶涵就徹底進入到角色裡,每句唱詞不僅是從發聲通道里輸送出來,更是從內心傳達出來。所謂“人歌合體”,就是這個樣子。

“人歌合體”比較通俗的講法是“走心”,《阿刁》這段演出全程呈現不斷透露心聲的態勢,一點點曝光,一層層剝離,這程式巧妙跟演唱的處理配搭,張韶涵的演唱屬於科學體系,先處理好發聲的“點”,即“芯”,然後再做足“線”,最後是“共鳴”。如此,演唱呈現效果立體並且飽滿。機能良好以及內容“走心”,基於這兩方面加持,張韶涵的演出兼具技術性跟思想性。

現場觀眾的反饋最直觀,當場排名緊隨“結石姐”Jessie J後佔據第二席位。

“甘於平凡”的張韶涵,有100種方法詮釋“不凡”

站在觀眾角度來講,在Jessie J那裡體驗到的更多是碾壓級別機能,在張韶涵那裡體驗到的則是融入技法的情感內容。張韶涵所演繹的《阿刁》,幾乎每句歌詞都屬於精準的表達。

“你總把自己打扮的像,男孩子一樣 可比格桑還頑強。”這句咬字方面,“頑強”尤其重點強調處理,配搭鼻咽音加氣聲的輸出,打造出兼具穿透力跟飽和度的效果。“頑強”就是在講自己,身形精緻的張韶涵擁有超越形體的強大意志,這種特質在聲線裡同樣存在,她的音色極具“硬度”,標準金屬質感。所以,經由這種聲線傳達出的“頑強”是能夠真實體感到的強勢。

“不會被現實磨平稜角,你不是這世界的人,沒必要在乎真相。”這句裡,“稜角”處強化處理,聲帶收縮,藉助鼻咽音強勢輸出。對於張韶涵而言,此處的“稜角”既可以描畫面貌又可以概括性格,這兩方面都是標準的“稜角分明”。換句話講就是,清晰不模糊。尤其在臺風方面,其實張韶涵是並不屬於傳統的柔性美感,所具備的是某種聚合力量跟乾脆的風格。這種風格促使她對於所認定的事情保持強充足熱情。

“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揮別了青春,數不盡的車站。”這句是在充足胸聲支撐下的混聲輸出,每個字都彰顯“底氣”。尤其“淡然”的咬字,如經歷世間萬事後的輕鬆跟篤定,這,就是張韶涵的現實寫照。19歲即進入演藝圈發展,如今已然成為樂壇老將。歲月確實揮別了青春,但似乎此刻才是最好的年華。舞臺上的張韶涵,自信積極,自帶光環,正如《阿刁》裡高位置輸出的金屬質感聲線,穿透力強大,訴說力充沛。

“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的潰敗。你是阿刁,你是自由的鳥。”來到歌曲裡的這句“題眼”,終於亮出高質量的高音,尤其“自由的鳥”這部分是調動全身相關肌肉配合的徹底爆發,發聲通道順暢,來自內心最本真的傳達,那刻,確實能體感到自由的鳥飛入雲霄的效果。隨後銜接的“嘿耶”更加突顯接近本能、根源的發聲。

“甘於平凡”的張韶涵,有100種方法詮釋“不凡”

雖然是典型的“小嗓子”,但是張韶涵非常擅長“大爆發”。此刻就是標準的小宇宙爆發。

此處從表演角度來講,張韶涵展示出區別於Jessie J的優勢,即,基於中文表達的演唱選擇。也就是,由於具備語言優勢,張韶涵可以通過演唱對更加直觀以及深刻的內容進行輸出,並且,這些輸出最終都能夠得到良好反饋。

我敢肯定,張韶涵這版演繹必定觸發大面積共鳴。

“共鳴”是從真實抵達真實的過程。首先,演唱者必須是真實表達。其次,聽者必須是真實感知。張韶涵的真實表達完全基於現實經歷,不摻假。比如“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的潰敗”即是當下她本人的精準定位。我理解這句話的本質是在講,“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也就是心態低調,手法高調。這正如張韶涵在節目裡的呈現,充當串講人時專注於營造“低調”氣場,頻繁通過話語幽默來傳達親民的訊號。而進入到演唱模式時,氣場完全轉換,擁有絕對自信跟主導全場的掌控力,集中於在幾分鐘時限內將最強大的自我徹底呈現。這就是藝術表達語境裡所謂的“高調”,又叫“捨我其誰”。倚靠這種意念支撐,張韶涵堅定地追求著“不凡”效果。

“甘於平凡”的張韶涵,有100種方法詮釋“不凡”

“不凡”就意味打破固化認知。這點從本場選曲就能夠體現,《阿刁》是民謠範式作品,按照固化認知,這並不算是張韶涵的“能力圈”。此番,選擇現場呈現,就是在追求突破。歌曲裡還加入Rap段落,這同樣是在進行新鮮嘗試。所以,很難再用“甜美公主系”這類比較過時的詞彙來形容張韶涵,全新的她,分明是具備探索精神的音樂人。

這還只是第二期節目,往後繼續下去,必定將進行更多出乎意料的嘗試,至少在風格層面會有更多領域的涉足。從這個角度來講,《歌手2018年》節目或許就將成為張韶涵職業生涯裡的全新開端。這過程裡,悄然發生的就是歌手搜的迭代升級。在過往,張韶涵的標籤或許只是某幾首具體熱門歌曲的演唱者,現在,她的標籤就是自己。這是從作品到歌手的進階,過往是歌曲比歌手紅,現在是歌手比歌曲紅。

“不凡”還意味提供高品級審美體驗。第一期的《夢裡花》以及第二期的《阿刁》,風格不同,但是質感相同,都具備高品級審美體驗。在《歌手2018》節目裡,這點顯得尤其可貴。因為處於競賽語境裡,歌手的選擇往往都是偏向於適合比賽(取勝)。這種現實,甚至是功利的趨向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審美為基礎的。

但張韶涵明顯不是。按照競賽標準,選擇的曲目頗多,但首場選擇《夢裡花》,是因為歌曲意義重大,當時正值歌曲所在專輯發行12週年。第二場選擇《阿刁》,原因上文已經詳解解讀。從兩回合選擇來看,張韶涵追求的是“意義”而並非“效果”。

“甘於平凡”的張韶涵,有100種方法詮釋“不凡”

建立在“意義”基底上的就是“審美”。《夢裡花》跟《阿刁》都具備藝術美感,前者是清新脫俗的美;後者有東方韻味的美。能夠達成美的修為可以分兩點講,首先,張韶涵具備天生優勢,因為原始音色就跟“美妙”強相關,演唱裡她的聲音自帶“空靈”、“光芒”的效果,分分鐘奉獻賞聽的體驗。其次,張韶涵演唱機能優勢。在華語樂壇歌手裡,她屬於難得的高喉位輸出,由此技術聲線通常高亢發亮,強化“空靈”、“光芒”的質感。這兩方面在演唱《阿刁》時完美結合,歌曲全程都是如接近天際般“空靈”,如陽光普照般“光芒”,最終張韶涵成功將民謠風格徹底轉換成世界音樂風格。

這種風格轉換實際上是完成歌曲格局的提升,此刻的《阿刁》不只是歌曲,更像是張韶涵傾力打造出的“不凡”的藝術品。

從前兩期表現來看,張韶涵對於演出有明確規劃。也就是,這些“不凡”效果並不是偶然顯現,而是有意識的呈現。我個人感覺,節目裡至今兩首歌曲還只是序幕,隨後表現必定持續精彩。基於充沛自信跟良好狀態來判斷,張韶涵至少還有100種方法詮釋“不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