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AI、大數據向社會開放,能否終結線下關店潮?

京東AI、大數據向社會開放,能否終結線下關店潮?

隨著一年一度618全球年中購物節日益臨近,大促發起方京東開始大秀肌肉,與往年618啟動發佈會側重於曬比價格、拼服務等營銷玩法不同,今年京東畫風突變,集中展示零售科技的創新成果,L4級無人重卡、續航1000公里的無人大飛機、由機器人炒菜服務的餐廳、AR試妝鏡/試衣鏡等賺足了眼球。

眾所周知,我國向來有“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的傳統,當618走到第15個年頭,已從京東店慶日升格為全社會、全行業的消費盛宴。在這個特殊年份,坐擁主場優勢的京東必須拿出殺手鐧來引領零售變革,技術創新大閱兵無疑是最佳選項,這也與去年京東制定的未來12年全面發力技術化戰略相吻合。

當然,人工智能(注:AI)、大數據等酷炫的前沿技術,不僅服務於京東自身發展,提升在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等方面的競爭力,還能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方案和服務對外輸出,助力線下零售、製造等實體經濟發展。

京東正向“技術京東”轉型

京東掌門人劉強東曾表示,無界零售根本驅動力是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更新。前者指消費升級,背後是以人為本;後者指智能商業,AI技術全面嫁接到商業的各個環節中。

關於智能商業,他曾在內部會議強調,未來京東將通過AR/VR技術、深度學習、AI、機器人自動化等創新科技,真正實現物流智能化、無人化,將行業和社會的運營成本降低至極限,將用戶體驗提升至極限,最終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真正實現智能化的商業體。

劉強東曾透露,今天京東57%的訂單已實現從採購到庫間調撥、銷售預測全部基於AI,2018年底目標是94%~95%的SKU全部實現用AI進行採購、定價、庫間調撥、補貨決策與管理,AI在京東銷售體系落地之快可見一斑。

在向“技術京東”轉型的過程中,除了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京東還採取硬件、軟件雙管齊下的策略,分別對應物流和供應鏈服務,X事業部、Y事業部是生力軍,而智能時代人才至關重要,申元慶、周伯文、裴健、鄭宇等行業大咖的加入使京東如虎添翼,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實力大增。

京東AI、大數據向社會開放,能否終結線下關店潮?

先說智慧物流,外界對X事業部主導開發的無人機、無人車並不陌生,反觀無人倉則略顯神秘。前不久,京東物流對外開放了位於上海嘉定區的的全流程無人倉——“亞洲一號”,該無人倉主要分為入庫、倉儲、分揀和打包出庫四個區域,區塊鏈、雲技術、物聯網等技術的加持,使倉內流水線實現高度自動化,只有少數工作人員從事運維工作,效率是傳統倉庫的10倍,經歷去年雙11訂單高峰壓力的洗禮後,今年迎戰618將更為從容。

眼下,無人重卡成為各大物流企業的發力點,與菜鳥、蘇寧剛開始測試不同,京東無人重卡已完成2400小時的智能駕駛超級測試,未來將在國內建立基於L4級別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網絡,預計2020年將在國內完成商業化試運營的部署。加上即將在618期間亮相的原生無人機JDY-800,京東智慧物流網絡將日臻完善,開始充分解放人力,讓物流配送更快、更便捷。

再說智慧供應鏈,劉強東曾表示,京東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一家用技術來打造供應鏈服務的公司。其言下之意是,京東最核心、最重要的能力是對商品的銷售預測和對消費趨勢的把握,數據的完整性和精準性至關重要。

通過不斷融合線上線下等多場景大數據,聚合消費者、品牌、商品、商圈的精準畫像,從而重塑供應鏈,不僅有助於提升人貨匹配效率、使品牌決策有據可依,而且京東得以成為最瞭解消費者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

京東AI、大數據向社會開放,能否終結線下關店潮?

“技術京東”能否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近年來傳統零售不景氣,此起彼伏的關店潮使全行業瀰漫著悲觀情緒,不少人把傳統零售的蕭條歸咎於電商衝擊所致,由此引發“虛實之爭”的討論。在我看來,不能因電商沒有門店、只在網上銷售而將其定性為虛擬經濟,其是100%的實體經濟,因為流通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電商的崛起不應成為傳統零售走下坡路的代罪羔羊,應從自身找原因,守著落後的思想不思變才是根源所在。

事實上,傳統零售存在諸多痛點亟待解決,比如坪效低、人效低、客流少、粘性低、轉化率低、復購率低等。以傳統商超為例,其利潤來源主要倚仗所佔據的黃金地段優勢,得以輕鬆獲取大量客流,薄利多銷成為生存之道。不過,隨著線下流量被線上、新型零售業態蠶食,“薄利”依然存在,“多銷”卻難以為繼,再加上昂貴的店鋪租金、不斷上升的人工成本,導致傳統商超利潤被攤薄,陷入營收增長瓶頸。

我認為,傳統零售之所以頹勢盡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與消費者嚴重脫節,導致零售商選址、選品、定價等方面靠拍腦袋做決定,品牌則在以銷定產、庫存佈局等方面有心無力。而傳統零售與消費者嚴重脫節的原因在於消費數據處於割裂狀態。一方面,部分零售商和品牌沒有形成“消費者”概念,交易結束即關係終止,缺乏數字化經營意識;另一方面,線下渠道分層和購物入口分散,使零售商和品牌只能獲取一部分信息,無法拼湊一幅完整的畫像,對用戶理解非常有限。

傳統零售的痛點,恰恰就是市場的機會點。去年7月,為了在第四次零售革命前夕搶佔先機,京東提出“無界零售”目標,從零售商轉型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向全社會提供“零售即服務”的解決方案。其中,開放AI技術和大數據能力是賦能品牌、傳統零售商的重要一環。換言之,京東以消費者為中心,運用大數據為品牌、商品和消費者進行精準畫像,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貼合需求的信息、產品和服務。

時至今日,沒人會懷疑數據之於實體經濟的重要性,其是新一輪技術革命最關鍵的生產資料。因此,京東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於,擁有中國電商領域最完整、最精準、價值鏈最長的大數據資源,基於豐富的數據基礎和實踐積累的大數據能力,愈發成熟的智慧供應鏈技術成為零售業的巨大推動力,零售、製造等環節從京東技術創新中受益。

傳統零售時代,品牌與消費者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商品的喜好、需求品牌無從知曉,閉門造車、與渠道商一年開一兩次訂貨會是常態,對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敏感度低。無界零售時代,品牌紛紛擁抱大數據,與零售商合作大勢所趨。京東作為連接品牌與消費者的橋樑,可以把用戶畫像、行為偏好、評價等數據反饋給品牌,聯手打造智慧供應鏈,協作進行智能定價、預測、補貨等。

京東AI、大數據向社會開放,能否終結線下關店潮?

在我看來,無界零售的制勝關鍵在於對消費者的洞察和快速反應,物流介入工廠有助於生產精準對接市場消費需求,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升級的個性化消費需求,推動消費主權時代的到來。比如,在京東門店科技和供應鏈技術加持下,京津冀部分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已擁有“大數據店長”,不斷優化便利店的選品、備貨、擺放;京東基於顧客決策樹的精準分析與推薦,幫助母嬰、家紡洗護、電腦數碼等眾多細分品類進行新品定製決策,提前鎖定爆款,獲得絕佳銷售先機。

由此可見,京東智慧供應鏈技術不僅將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個性化的品質消費需求,還將助力線上線下合作伙伴智能“選、運、盈”。京東與沃爾瑪的合作已小有所成,未來牽手步步高、萬達將擦出更多火花,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京東以全新思維全面審視零售業現狀,以大數據、信息化、新科技成果的及時應用為支撐,開始有步驟、系統性去解決上述痛點,為實體經濟添磚加瓦,目的不是顛覆傳統零售,更不是消滅傳統零售,而是為了順應消費升級的需求,以創新思維為傳統零售找到一條新路子,帶給廣大消費者更加輕鬆、快捷、愉悅的消費體驗。

結語

科技改變的不只是生活,還有商業。作為技術驅動的供應鏈服務商,京東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還能讓品牌、零售商實現高效經營和決策到位,有望終結線下關店潮,使低迷的實體經濟重新煥發活力。當然,京東在帶動全行業成長的同時,自身也受益匪淺。用京東CTO張晨的話來說,京東將實現從“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的轉變。

其實,京東從“科技零售”轉型為“零售科技”,並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角色和商業模式的升級,意味著京東將從零售商蛻變為技術公司,從靠商品差價和服務費來獲利,演變為輸出技術解決方案成為重要營收來源。一言以蔽之,無界零售將開創平臺、消費者、品牌和零售商三方共贏的局面,京東沒理由不把開放、賦能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