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金融開放不是“一放了之”

易纲:金融开放不是“一放了之”

易綱

易纲:金融开放不是“一放了之”

黃洪

易纲:金融开放不是“一放了之”

閻慶民

易纲:金融开放不是“一放了之”

李稻葵

在5月29日舉行的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監管層對“金融開放”的介紹再度引發關注。“提高金融的開放水平,必須要提高金融的監管能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會上表示,金融對外和對內的開放,絕不是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的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一是要加強依法金融監管,二是要堅持持牌經營。

“金融業對外、對內開放還有很大空間”

在今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提出了金融開放六項舉措。其中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等重要措施。此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相繼出臺細化的舉措。

“金融開放”為何勢在必行?昨日,易綱表示,在新時代,和經濟、金融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們金融業對外、對內開放還有很大的空間。

“到去年年末,我們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總資產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比重為1.3%,相對於2007年的時候是2.3%,可以看出來,雖然外資銀行他們也在發展,但是他們發展的速度要慢於我們整體銀行的資產負債的發展速度,所以它們的比重是下降的。”易綱表示,“現在境外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份額只有1.8%,這些開放程度遠遠低於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不管用哪個水平來比較,我們的開放程度都是比較低的。所以,我們金融業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是提高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今後一段時間工作的重點。”

努力增加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

對於下階段銀行保險領域的開放思路,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堅定不移推進我國銀行保險業對外開放,確保放寬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重大措施落地,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引進境外專業投資者,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經營空間,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不斷擴大對內開放。

在介紹證監會工作上的“三個繼續”時,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也提及金融開放的內容。“繼續加大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力度,A股成功納入民生指數,優化境外再融資審核制度,正式啟動H股全部入市,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互聯互通的額度擴大四倍。”

閻慶民說,按照最近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外發行股票或者是承託憑證試點若干意見的要求,積極發行上市相關規則的制定,努力增加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放寬證券期貨服務業的市場準入,推動放寬外資股比,業務範圍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堅持持牌經營”被畫重點

在此前的博鰲論壇上,易綱便提出擴大金融對內、對外開放需要遵循的三條原則,包括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金融業對外開放和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進程相互配合,金融的監管能力要與開放的程度相匹配等。昨日的金融街年會上,易綱對上述三個原則作出詳細的闡釋。

特別是對於開放過程中監管的話題,在他看來,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和自己的功課,打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補齊金融管理的短板,做好政策配套,不斷健全與金融相適應的法律法規、會計體系,完善支付、託管、清算、金融統計等金融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要更加學習探索、總結經驗,提高監管能力,培養監管人才。

“金融對外和對內的開放,絕不是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的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一是要加強依法金融監管,二是要堅持持牌經營。”易綱補充說,金融一般經營管理的是別人的錢,有一點自己的資本金,但是有很高的放大倍數。這就說明金融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外部性。正是因為如此,金融業務一定要持牌經營。我們對內資、外資開放,並不是說誰都可以來做這個業務。內資也好、外資也好,他們做這個業務之前都要取得金融管理部門的牌照,在這個牌照下嚴格依法經營,我們要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

■ 聲音

易綱:對保本+高收益的投資要小心

昨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和消費者的保護。他認為,在消費者保護這個問題上,內資和外資一視同仁,要樹立負責任金融的理念,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信息準確地傳達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知道應該承擔的風險和後果,金融的服務不是越複雜越好,而是越有效、越精準、越適合消費者的需求越好。

易綱認為,投資者要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理念,要加強風險意識,在選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時候,要注意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天上掉餡餅的事是不會發生的,如果你看到一個投資機會,他告訴你又保本,又有一個兩位數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一定要問一問,投什麼項目才能夠有這樣的結果。

解讀:五一前,央行、銀保監會等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也就意味著打破“剛性兌付”勢在必行。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近期表示,對投資者而言,資管產品投資的邏輯發生了變化,需要拋棄理財“存款化”的投資理念,重新調整投資組合。“將理財產品視作中等風險產品看待,適當調降持有比例,增大對存款類產品、貨幣基金類產品等低風險投資品的配置比例。”

黃洪:從嚴監管“治標”和“治本”兩手抓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2018年一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已經達到256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7.2萬億元,已擁有全球最大的銀行業和第二大保險市場。進入新時代,銀行保險業要有新作為,必須要承擔好新的使命。

“從嚴監管方面有新作為,堅持治標和治本兩手抓,兩手硬。所謂‘治標’就是要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急性病的問題與風險,就是要在‘健全股權管理和公司治理等關鍵制度’、‘推進銀行保險業全面風險管理’、‘加強銀行和保險產品監管’、‘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有新突破,要堅持治標治本有機結合,同步推進,通過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

4月份,銀保監會要求嚴格規範股權管理、加強董事會建設、明確監事會法定地位、規範高管層履職等。

解讀: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王國軍認為,銀保監會合並後,針對公司治理、公司股權監管的規則會比以前更清晰,以前由於分屬於不同的監管部門,都有監管空白,有罩不到的地方,現在對銀行、保險布的監管網會更加嚴密,在穿透資本背後複雜的持股關係後,對實際控制人的持股情況、資金運作,會有更清晰準確的把握,這塊的風險也會隨之降低。

閻慶民:持續加強交易所一線監管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證監會始終自覺把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放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大局中統籌謀劃,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持續加強交易所一線監管,大力推進賬戶實名制,全面強化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的監管,保持稽查執法的高壓態勢,嚴厲查處內幕交易、虛假程序、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

“2017年以來,到今年一季度,共做出行政處罰決定294項,罰沒款77.09億,有力提升了監管權威。”閻慶民表示。

解讀:證券專欄作家蔡恩澤認為,對證券監管層而言,如何通過嚴厲的監管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併為A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或將成為股票市場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課題。

此前5月初,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廖英強因操縱市場的行為非法獲取鉅額私利,受到證監會的處罰。

在監管過程中,上交所便通過一線監管,發現廖英強等“黑嘴”薦股操縱線索的方法。

據瞭解,上交所從輿情預警、盤中跟蹤、盤後大數據分析三方面著手,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監控分析和線索上報體系。

李稻葵:金融監管不應該是簡單的節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昨日表示,金融監管部門到了新的發展歷史階段,必須跟得上這一輪金融的發展。李稻葵認為,金融的發展已經超過了監管的能力,現在金融監管的能力跟不上,落後於金融發展的速度。

“舉一個例子,大家都說中國經濟要去槓桿,這個說法我個人認為原則上是對的,但是要仔細分析。”李稻葵進一步解釋,以GDP作分母,中國現在的槓桿率,在260、至多280,與美國、日本相比,比日本低多了,跟美國差不多,但是中國的國民儲蓄率是美國的三倍,如此高的國民儲蓄率之下,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很依賴金融。

“槓桿率到了260、280這個水平,我個人認為本質上不算高,但是問題在於質量,我們有大量的不良資產,大概佔GDP的7%。”李稻葵稱。

基於以上表述,李稻葵認為,金融監管重點應該是化解上述提到的不良資產,而不是簡單的節食。“現在的辦法是什麼呢?是減肥,是不吃飯,不許貸款,限制貸款,限制信託,限制理財,應該想方設法抓幾個案例,用已有的金融撥備去化解不良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