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葵瓣洗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宋

“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宋代五大名窑中,官窑被排在首位,这是因为官窑由皇家、官府直接营建。但首先值得怀疑的便是“官窑”的称谓,除了“官哥不分”以外,还有“官汝不分”的困境。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青釉圆洗,宋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宋

在中国陶瓷史上,一讲到官窑和哥窑的时候,总提到“官哥不分”,元代孔齐的笔记中更是用到了哥窑“绝类古官窑”的描写。然而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瓷器,官哥“不分”的这个“不”应该怎么来分呢?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青釉方花盆,宋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宋

两宋瓷器是中华瓷器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它反映了那个奢华无比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但凡每一件两宋瓷器,都蕴含着一些精绝奇巧的制瓷工艺和其背后的精神图腾。但遗憾的是无论从文献上、书刊上还是图录上看,都有官哥不分的现象。如图录或专门论述或拍卖图集上都会出现官窑器当哥窑器介绍或把哥窑图片指作官窑瓷,这类问题不是偶然的而是非常多。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大瓶,宋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文献中涉及到官窑和哥窑时,一定会涉及胎和釉的描述、比如说“紫口铁足”就是与胎釉有关。铁足、百圾碎、浅白断纹等,都是哥官的不分之处。但官哥不分、官哥难分,毕竟是可以分的,如哥窑的三足鬲炉,看似与官窑产品相似,但细看其足之出脊,哥窑产品有少量是出脊不到底,但多数是出脊到底,而官窑产品基本不见出脊到底的产品。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一部分哥窑瓷器分离出去。并且哥窑的上釉烧造温度要比官窑高,釉更透明,颜色偏暗。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青釉盏托,宋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八方碗

另外,由于哥窑产品,尤其是早期产品,其烧成时,使用垫饼烧造,而且早期是使用泥质垫饼,由于泥质垫饼与器物本身胎质材料不同,在烧成时,引起收缩率不一致,使得器物的圈足部分,非常容易变形。而官窑产品烧成时,有许多器物是用支钉支烧,显然不会出现圈足变形的情况。即使是使用垫饼烧造的,也都是用瓷质垫饼,由于瓷质垫饼的材料与器物胎泥基本一致,烧成时能保持同步收缩,故基本不见圈足变形的。通过圈足,我们也可以先把变形的先分出来。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青釉蒜头瓶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胆式瓶

在造型型上,官窑与哥窑也有细微的区别,经过多年的考古挖掘和发现,以及对哥窑和官窑瓷器的分析,哥窑的瓷器除了有圆器以外,还经常会出现八边形、六边形,也就是说有棱有角这种器物风格比较多见。而官窑相对来说基本上流行圆器,有棱有角的器物很少。

下面就引用一些对比图,供大家参考: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壶、瓶内部成型工艺痕迹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炉成型工艺痕迹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器物修足及垂釉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器物修足及垂釉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各种支烧类型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各种支烧类型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器物足底黑色残留物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釉色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釉色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胎色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胎色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护胎汁颜色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护胎汁颜色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哥窑“金丝”放大示意

陶瓷里的间谍,混进官窑的哥窑瓷

官窑有色开片放大示意

专业送拍,目前国内业务有送拍北京保利,北京翰海,中国嘉德;海外业务有送拍澳门中信,香港皇室贵族,中国艺海,台湾中正,香港劳伦斯,新加坡金沙,美国大联盟,阿联酋迪拜拍卖等,承诺送不进去全额退款,根据各拍卖行历史成交记录为您选择您藏品适合的拍卖行合作上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