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Liukk

問題不嚴謹哦!只能給小朋友們解解悶,讓他們迷糊幾天,開始對科學產生興趣而已。

1,肯定先有蛋後有雞!

考古學家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蛋”,一堆雜亂的骨骸鑲嵌最破碎的蛋殼裡中。根據進一步的確認,科學家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已知爬行動物胚胎。這個最古老蛋位於烏拉圭,距今大約2.8億年,大約在早二疊紀時期,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種被稱為中龍的小型爬行動物,屬於中龍目中龍科的史前恐龍。

實際上爬行綱從兩棲綱分化出來時候,卵就有了堅硬的外殼,是嚴格意義上的“蛋”。最早的爬行類化石見於上石炭統下部,即杯龍類的Hylonomus。v

而雞的歷史遠遠沒有這麼久遠,原雞在約800~900萬年前出現,它們由雞形目鳥類進化而來,目前雞形目成員還有塚雉、松雞、吐綬雞等等。原雞分為幾種,包括紅原雞、灰原雞、綠原雞和錫蘭原雞等。1896年達爾文首次提出,現代家雞是由紅原雞馴化而來,因為紅原雞可與家雞雜交,生出有繁殖力的後代。這一觀點後來被線粒體DNA研究所證實。

考古證據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400年左右,中國人就開始養雞了,這一歷史甚至可能上溯到公元前8000年。不過那時候中國人養的雞跟現代家雞是否相同,我們並不確定。一些科學家認為,現代家雞源於印度河流域的青銅文明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500-2100年),後來傳到地中海一帶。古希臘人說雞是波斯來的,這大抵與“米是商店來的”相似,所指的是貨物來源而不是雞的發源地。

這麼一比較,結論不言而明,先有的蛋後有的雞!

2,先有的雞蛋還是先有的雞?

如果你問得嚴謹一些,題目就不一樣的!

雞,作為一個獨立物種,肯定源於一系列的基因突變,那麼在某一次重要的基因突變的時候,我們開始吧這個物種稱為“雞”,那麼如果我們把之前雞的祖先物種稱為“老雞”(不能叫“原雞”因為這個詞已經被一種野雞搶佔了),那麼一定是某一隻老雞下的蛋裡面,出現了一直“雞”,而這隻雞以後下的蛋,甚至是讓其他母“老雞”下的蛋,才是“雞蛋”,而第一隻雞是從“老雞蛋”裡面孵化出來的!

所以先有雞後有雞蛋!


科幻直通車馮志剛

幾乎所有答案都跑題了。這是因為,今天的我們,已經知道了進化論,並且我們骨子裡並不信有什麼造物主,也不關心造物主的計劃。如果將這個問題,轉換為諾亞方舟問題,也許會讓我們更貼近這個問題的原義。

諾亞方舟的故事告訴我們答案只能是先有雞

在聖經《創世紀》的第6章到第9章記載了一個知名的大洪水和諾亞方舟的故事。其它細節不說了,總之在神用大洪水滅世之前,它讓諾亞造了艘大船,並且還讓諾亞將牲畜與鳥類等動物帶上方舟,且必須包括雌性與雄性。拋開牲畜不論,那些鳥類動物比如雞,為啥要帶一對,而不是帶一堆它們的蛋上船,即少佔地方,也不用擔心餓死它們,還不用擔心疾病傳播,還能多帶一些,只帶一對公雞和母雞,這近親繁殖如何得了(此處應有狗頭)。這個故事只能說明,那時候的人壓根不知道該怎麼孵蛋。

圖示:諾亞方舟。


雞和蛋的問題對於提出這個問題的古人來說,他們想知道的是造物主的創世計劃。即造物主最初是先造的蛋,通過蛋孵出雞、鴨、鵝等等生蛋的動物,還是先造出生蛋的動物,然後讓這些動物通過生蛋的方式繁衍後代。在他們看來這問題不可能通過邏輯推理得到答案,因為這兩個計劃planA和planB,可以互為因果關係。但實際上這取決於上帝會孵蛋不?如果它不會,那它還是造出會生蛋會孵蛋的雞來比較好。(此處應該有狗頭),而在所有上帝創世紀的故事中,看不出來上帝擅長造任何工具。比如孵蛋機這樣的玩意兒上帝造不出來,那它就只能先造雞,然後讓雞去完成生蛋孵蛋帶小雞的一系列生存任務,最簡單方便快捷了,而爭論這個問題的哲學家,其實對雞和蛋所知甚少,才爭得起來。

生物進化論對雞起源的解釋

如果我們將時光倒轉,那麼雞是這麼起源的,一隻不是雞的恐龍,生了一個蛋(當然不是雞蛋而是恐龍蛋),這隻蛋孵出了一隻有那麼一點點點點點像雞的動物(比如長點羽毛啥的),這隻有點點點點點點點像雞的動物,成為了進化的寵兒,它的後代生出的蛋,孵出的動物越來越像雞,最終,我們人為介入,宣稱從某個時候開始,這種動物就叫做雞了。所以,先有了蛋,後有雞。這裡蛋代表的是繁衍時候的基因突變,先有基因突變的蛋,然後才會有相應的突變產物——雞。如果一代而就突變出來了,這就是歷史上的突變論。如果需要很多代慢慢突變,不停的積累有價值的突變,最終形成新物種,那就是達爾文提倡的自然選擇論,以及他老人家深信的自然無飛躍。


雞和蛋的問題轉變為著名的互為因果的問題。

但是,雞和蛋這樣的問題,即便在今天依然有它存在的價值,不因進化論對雞的起源進行解釋之後而有所縮減。因為它已經轉變為那些互為因果的因素,它們之間最初是如何起源這樣 問題,比如在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中就存在這個問題。

這是生物學中著名的中心法則(central dogma)。它闡釋了在細胞是如何繁殖以及如何維持自身功能的。細胞要維持自己的生存,需要幹活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來自於DNA上的基因,通過轉錄和翻譯這樣的步驟,細胞得到自己想要的蛋白質。當細胞試圖分裂繁殖時,它最重要的任務是將自己的DNA進行復制,然後平均分配到子代細胞中。

如果你不知道在這裡有什麼東西互為因果,那是因為你不知道複製DNA也是蛋白質的功能,而如何製造這些蛋白質的信息則是儲存在DNA分子的基因中。實際上要完成中心法則的所有步驟,都需要蛋白質,比如轉錄基因以及翻譯都需要蛋白質。在這裡我們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之中。

要複製DNA,你需要蛋白質,而要得到蛋白質,你則需要DNA。今天,我們不用擔心這些問題,是因為在受精卵形成的時候,卵細胞裡就有大量幹活的蛋白質。但是,要是你追問卵細胞裡的蛋白質的最初來源時,你就回退到上一代的卵細胞,你不斷的追問下去,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回溯,最終就會迎頭撞上世上第一個細胞的起源。那麼請問,最初的最初,在生命起源的時候,是先有DNA還是先有蛋白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