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成銀行攬儲新利器

結構性存款成銀行攬儲新利器

和以往只展示銀行理財產品和大額存單產品不同,近日不少銀行的保本理財宣傳單上,結構性存款開始悄然出現。各家銀行紛紛力推結構性存款產品,以應對資管新規可能帶來的保本理財受限及負債端壓力。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結構性存款,理論上收益浮動,但銀行基本上以固定利率進行兌付。

其實,結構性理財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興起,但由於中國對金融衍生品引入的滯後以及理財需求不足,直至本世紀初才被引入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出現“結構性理財”概念是在2002年。彼時,市場上無“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概念,“結構性理財”的概念被灌輸到存款裡,具體操作辦法為:將投資者的存款分為兩個部分,大部分投資於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小部分投資於衍生工具。由於投資的大部分是存款,而且存款這種形式更容易被廣大客戶理解,這種業務的名稱即為“結構性存款”。例如中國光大銀行在2002年9月首推外幣結構性存款業務,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2003年8月首發國內個人外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與普通存款的區別是,普通存款的利率是固定不變的,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是浮動的。它引入了其他衍生品,比如利率、黃金、指數等,根據這些指標的變動方向及幅度決定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大部分資產和普通存款一樣流向銀行信貸或者固定收益的低風險產品,少部分則流向高風險領域。

結構性存款年化收益率達4%

結構性產品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興起,在90年代贏得爆發式增長。相較傳統產品,這種“固定收益證券+衍生產品”被《福布斯》雜誌稱為“do it yourself derivatives”(自己動手做的衍生品),這充分說明了其靈活性、多樣性、複雜性和槓桿性的特點,造就了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優勢。

通俗來講,結構化存款產品是“定期存款+期權”的一種理財產品。它是將存款等固定收益類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期權、股票漲跌幅)等標的掛鉤形成的理財產品。如交通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有黃金和股指兩個掛鉤標的,其表現特徵是該類產品的收益一部分固定,而另一部分收益與其掛鉤資產業績表現相聯繫。目前這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1.5%至10%之間浮動。

以招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為例,期限30天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15%~3.8%,期限91天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35%~4.4%,期限182天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55%~4.35%,期限365天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75%~4.3%。

近期不少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的年化預期收益率基本在4%以上,向同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看齊。某銀行客戶經理表示,結構性存款產品正逐漸被一些客戶接受,剛剛發行的一款保底收益率4%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一天之內就被搶購一空。

結構性存款成保本理財主力

結構性存款實際上是結構性理財產品的一種,兩者沒有本質區別,都是掛鉤匯率、股指、股票、黃金等標的資產,一般來說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區間,到期收益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眾所周知,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風險比較大,部分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最高收益驚人,但實際收益率往往較低。比如某銀行發行的一款預期最高收益率超9.48%的產品,到期實際收益率僅2.2%。對於結構性理財產品,其最高收益率僅在投資方向選擇最準確時出現,某些設計激進、可衝擊更高收益的結構性理財產品是不保本的,即投資人要承受產品到期出現本金虧損的可能性。

換而言之,結構性存款是保本保證最低收益的一類結構性理財產品。投資者在碰到結構性存款的時候,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不要將其當成普通的存款。

據浦發銀行客服人員介紹,匯理財是旗下的保本理財產品系列,正在熱銷的是“2018年第十一期匯理財穩利系列R計劃6個月期限的產品”,年化預期收益率為4.6%,起點5萬元,期限半年。

以民生銀行聚贏系列掛鉤滬深300指數結構性存款產品18610號為例,產品收益類型為保證收益型,掛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起購金額為10萬元,理財期限183天,理財收益為區間收益率1.5%~7.5%。如果滬深300指數在期末觀察日的收盤價未超過期初觀察日收盤價的104%,則本產品到期時客戶理財收益率(年化)=1.5%+最大值(0%,期末觀察日收盤價/期初觀察日收盤價-98%);如果滬深300指數在期末觀察日的收盤價超過期初觀察日收盤價的104%,則本產品到期時客戶理財收益率(年化)=7.5%。

結構性存款成銀行攬儲新利器

陳新春表示,就功能而言,結構性存款與保本類銀行理財存在一定的功能重疊,儘管二者都納入銀行表內考核,但一方面結構性存款無須進行風險評估,另一方面大部分結構性存款沒有投資下限的硬性要求,大幅降低了銷售難度。但就收益而言,保本類理財具有保本保收益特徵,而結構性存款的利息收入與掛鉤標的收益表現密切相關,其收益區間彈性較大。

結構性存款或成攬儲新利器

雖然結構性存款掛著“存款”二字,但其本質是理財產品,只不過與理財產品的區別是,理財不算存款規模,但結構性存款算。

從產品特點看,結構性存款具有比非保本理財產品更高的安全性。在賬戶上,結構性存款表現為客戶存款資金;在收益上,由於掛鉤標的物較為廣泛,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有別於傳統投資項目的機會,只要掛鉤物市場表現穩定,則結構性存款可大概率為投資者提供超過定期存款的收益。

零售端結構性存款銷售火爆,直接體現為結構性存款規模的暴漲。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末,全國商業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達到3.42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達64.52%。2017年11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下發後,全國商業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規模累計增長率為28.23%。

據多名銀行人士反饋,自2017年以來,結構性存款有明顯走熱趨勢,主要是因為存款難拉,而普通存款受到基準利率上浮50%上限的窗口指導,通過結構性存款,可以繞開價格約束,以完全市場化定價吸引資金。

陳新春表示,未來,在金融強監管和金融迴歸本源的要求下,結構性存款有很大概率會成為銀行的攬儲新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