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春耕:“鐵牛”轟鳴上高原

在年楚江畔、在雅江沿岸,處處嫩草泛綠、新芽吐枝,西藏雪域兒女迎來了撒播希望的時節。又是一年春耕時,不同以往,傳承千年的“二牛抬槓”很少拋頭露面了,只見“鐵牛”轟鳴忙碌,不見人們扎堆下田。

“轟轟轟……”20多臺拖拉機在日喀則桑珠孜區甲措雄鄉一字排開,在廣袤的土地上奔馳著,眼前寬闊、平坦的上千畝土地,正在由比扎村農機合作社負責統耕統種。據瞭解,今年全鄉集中連片耕地和周邊幾個鄉的2000多畝,都是由合作社提供服務,統一耕種。前些年,這裡還是拉牛上套、各家耕各家的田,現在村民們連到地頭看熱鬧的都少了。合作社剛成立時,村民們對機械化抱有懷疑,理事長多傑說:“特別是旋播施肥一體機,你在前面播著,鄉親們在後邊翻著土看種子播進去沒有,現在青稞增產了、人力節省了,鄉親們疑慮也消除了。今年合作社服務面積又增加了2000多畝,我的‘鐵牛’派上了大用場。”

日喀則是西藏糧倉,青稞優勢主產區,桑珠孜區作為青稞主產縣,機械化作業,節省了人力,精確了播種量和施肥量,正越來越受農牧民的歡迎,在促進農牧民增收上效果顯著。桑珠孜區近年來實施青稞增產行動,建設了1.4萬多畝的青稞良種繁育基地,全程機械化作業,有效控制了化肥農藥的投入,投入少了反而增產了,解放了60%以上的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桑珠孜區副區長旺拉說:“同時也促進了牲畜結構的調整,機械化作業,農牧民養耕牛的少了,奶牛多了,通過向乳製品企業提供奶源,也實現了收入增長。”

在拉孜縣扎西宗鄉,土地流轉、合作社規模經營正在興起,全鄉12個村聯合組建了農機合作社,形成了種子生產、耕、種、收、出售產業鏈。在合作社院子裡,合作社理事長格桑正在青稞制種機前忙碌,一袋袋包衣過的青稞種整齊地碼放在旁邊。他說:“已經到了播種時候,10多臺拖拉機都出動了。去年,我們合作社包衣了20多萬斤,今年比去年還要多,其他縣都來我們這裡買種子。”除了在本鄉流轉3000多畝耕地外,合作社還對外承包了深松深耕項目5000多畝,在昂仁縣流轉了1000多畝人工種草。格桑說:“很多鄉親都希望把耕地流轉給我們,每畝有150斤糧食和300元租金,也不用拴在地裡了,外出打工再掙一份收入,合作社通過適度規模經營,機械化作業,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高。”

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合作社和農牧民實現雙贏,扎西宗鄉鄉長尼瑪維色說:“全鄉10760畝耕地在3年內計劃全部流轉,農機三項機械化作業率可達到85%以上,合作社擴大規模,節約了成本,去年純收入80多萬元,也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目前,全鄉1/3的勞動力已經轉移,人均增收1萬多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