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的方法为什么不灵了?问题出在这

记忆法大致可分为竞技型和实用型。竞技型的记忆法偏重于比赛,擅长记忆数字、扑克牌等数量大又无规律的内容。实用型记忆法是在竞技型记忆法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造,主要是用在学习中,只是它的技巧远非完善,只能起到一小部分的作用。

现在有不少机构在教授记忆法,教学的内容既包括竞技部分,又包括实用部分。对于竞技部分,它的针对性很强,就是为了记忆数字、字母、扑克牌之类的竞赛项目,只要刻苦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而且效果也是很显著的。至于实用部分,就是记忆法在学习中的应用,据我观察是成效不大,套路不少。

记忆大师的方法为什么不灵了?问题出在这

参加过这类培训班的学生和家长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学了这么些方法,好像对学习没什么帮助,成绩也没提上来。大多数参加培训的学生不是为了去比赛,而是为了通过改善记忆来促进学习,得到这样的结果难免会感到失望。事实上记忆法并不是记所有东西都能很有效,特别是有的培训班号称学了记忆法能很快记住任何东西,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没有能治所有病的药,也没有能速记所有东西的方法。

教授记忆法的机构一般都有一些公开课或体验课,家长和学生都是通过这些课程对记忆法有了了解,进而报名学习的。有人会说,我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明明感觉效果挺好的啊?这就好比赵本山的《卖拐》,当时你的腿确实是瘸了。为什么?忽悠的。

记忆法的公开课经常会有老师或学员上台表演数字速记之类的节目。有人会说是安排好的,有人提醒,耳朵里藏耳机了。这么说倒是冤枉他们了。了解过记忆法的人都知道,用数字编码加记忆宫殿技术就能做到,这的确是真功夫。

记忆大师的方法为什么不灵了?问题出在这

到了讲解记忆法实际应用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比如说记英文单词吧。restaurant饭店,怎么记?可以把单词拆开记,restaurant可以拆成rest(休息),aur,ant(蚂蚁),编个故事就是我去饭店休息,哎呦啊(aur),怎么有只蚂蚁?是不是一下就记住了,方法不好吗?好!可问题在于这种方法不具有普遍性,英语单词那么多,有多少能进行拆分,并演绎出好记的故事呢?记忆法的公开课大多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找出十来个适合拆分编故事的单词还是没那么难的。于是听课的人发现自己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一下记住那么多单词,顿时就产生了记忆力提升的错觉。

这就是以偏概全的套路。适合用记忆法记忆的内容都是一些安排好的特例,放到演讲中效果非常好,可是真用这种方法去记忆复杂多变的海量信息,则困难重重。一些培训班声称可以用记忆宫殿背整本书,其实也并不是毫无条件的。看一下他们的培训内容就知道了,大都是背一些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篇幅没那么长,就是死背难度也没有那么大。当然也有高级一点的,比如背《道德经》,五千字左右,确实有难度,但是也在可控范围之内。首先是字数还不算多得离谱,而且句式整齐,押韵的地方居多,这些都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如果换成《红楼梦》,或是拗口的《尚书》,恐怕连记忆大师也没几个敢说能全文背诵吧。目前也没有能公开表演速记陌生文章的人,这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利用选好的特例教学,并用精心打磨过的方法来教学生记忆,学生当然感到无比轻松。可方法和例子都是老师设计好的,真轮到自己运用的时候,就一筹莫展了。

记忆大师的方法为什么不灵了?问题出在这

可惜的是,小学生很容易被这种课程误导。因为这种讲故事的记忆法十分有趣,而且多少还能记住一些东西。家长也会觉得老师很高明,能让孩子爱上学习。但这只是个表象,实际上学习都是辛苦的,寓教于乐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更糟的是,很多家长都有一种焦虑,担心孩子落后,本来孩子忘了学过的东西是正常现象,无非就是复习次数不够,学习时注意不集中,对学的东西没有理解。可家长就容易怀疑是孩子记性不好,看到这么一种貌似高效的记忆方法,不管花多少钱也要让孩子学。家长们可以想一下,且不管方法究竟好不好,会背单词就一定能学好英语吗?会背文章就一定能学好语文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吧。其实道理很浅显,只要家长有颗平常心,对孩子的学习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就不会被忽悠。

曾经看到有人评价记忆法是教育培训行业的保健品,我觉得说得很准确。保健品通常价格很高,但只有保健功能,治不了病,更不能当饭吃。记忆法培训价格不菲,能帮你记住一些东西,但毕竟作用有限,对学习只是个辅助。真想学习好,下苦功夫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