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一帶一路”文化內涵 絲路精神與五和文化座談會在京舉行

為深入挖掘“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共同探討如何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經濟建設融合發展,提升當前中國文化自信和軟實力。7月23日,由中國行業報協會主辦,東方五和文化研究院承辦的絲路精神與五和文化座談會在京舉行。

挖掘“一帶一路”文化內涵 絲路精神與五和文化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行業報協會副會長李曜升致辭

中國行業報協會副會長李曜升在致辭中指出,千百年來,絲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華民族的靈魂與血液中,成為了中國參與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交流活動的重要依託。“和”文化不僅是絲路精神的延展,更是為推動當前經濟建設行穩致遠起到積極作用。要讓古老的絲綢之路綻放異彩,必須弘揚健全和合思想,使之成為推動經濟建設的強大力量。

挖掘“一帶一路”文化內涵 絲路精神與五和文化座談會在京舉行

東方五和文化研究院院長馬憲泉發言

作為“五和”文化首倡者、實踐者,東方五和文化研究院院長馬憲泉進一步凝練提升了“和”文化的內涵。馬憲泉表示:“五和”文化是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心得體會,應當把“五和”文化弘揚到底。人和萬事順、家和萬事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離不開厚德做人、和合做事、互利共生、因果福報。國事家事天下事,只要把人做好了,事做和了,剩下的就看福報了,人心決定一切,人心和善是萬物基礎。

對於中華傳統文化如何對外傳播,馬憲泉指出,“五和”文化不僅是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化交流傳播可以增強“一帶一路”倡議的吸引力,從而促進各領域合作共贏、互利共贏。“一帶一路”覆蓋沿線64個國家,涉及總人口達46億人,這其中,文化的差異性與共生性同時存在的,對外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首先要解決語言問題,注重科技的運用,為文化傳播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時,也要給科學技術注入文化靈魂,增強民族自信。

挖掘“一帶一路”文化內涵 絲路精神與五和文化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術總監張宗銀少將講話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術總監張宗銀少將表示,新的歷史機遇下,如何增強國際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這也為當前文化的國際傳播建設指明瞭方向。如何做好對外傳播,張宗銀指出,首先,要從文化自信的高度來認識中國“和”文化和五和文化的時代價值;其次,要把宣傳“和”文化作為當代新聞工作者的偉大歷史使命,以“和”文化為靈魂,將“五和”文化全面系統地推廣到世界各地;最後,暢通文化傳播渠道,注重民間文化交流,文化自信、思想自信和行動氣魄,在世界尺度中踐行中國哲學中推崇的“知行合一”思想,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進行具象化的、實踐性的推廣,以“民心相通”,打造“文明之路”,以實際行動回應歷史使命和社會關切。

挖掘“一帶一路”文化內涵 絲路精神與五和文化座談會在京舉行

座談會現場

當天座談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文化先行達成了共識,“和”文化不僅是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發揚,還可以增強“一帶一路”倡議的吸引力,從而促進各領域的合作共贏、互利共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