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農村澆地貴的浚縣實踐

破解農村澆地貴的浚縣實踐

曾經困擾當地群眾多時的,是該縣灌溉土地電價偏高的問題。雖然縣供電公司自2015年已按照全省同網同價標準將電價下調至每度0.47元左右,但農民澆地的實際成本每度電依然在1元以上,個別村莊甚至高達1.2元至1.3元。

群眾呼聲強烈,而各方卻說法不一——“供電公司說超出的費用不是電費;物價部門說這‘高價’也不是純粹的電價;農監部門說收費成本核算複雜,難以界定為亂收費;而鄉鎮政府嫌治理麻煩,村幹部又怕得罪人。”縣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道出了澆地貴問題的複雜性。

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決不能坐視不管

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決不能坐視不管。自今年年初開始,浚縣紀委正式牽頭治理農村灌溉電價貴問題。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全縣約30%的灌溉設施由單個農戶或部分農戶聯合投資,除滿足自用外,加收部分費用提供給外部使用。此外,約65%的灌溉設施為近幾年國家在農業、水利、國土領域投放的項目配套,還有約5%由村集體投資建設。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縣紀委協調電力、物價、農監等部門共同參與,以各鄉鎮為主體,重點針對國家惠民項目投資配套的農田灌溉設施,專項治理村委亂髮包、承包戶隨意提高電價的問題。

地質的不同,決定了各村情況的千差萬別。為了科學合理地確定群眾和承包人都能接受的價格,職能部門先後在多個村進行取樣,並組織當地村幹部、承包人、村民代表等實際測試澆地用電量,核算必要的承包利潤,最終合理確定澆地費用標準。在此基礎上,各鄉鎮、各村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公開公平競標、競價,縣紀委派出檢查組現場督導,並對工作不落實或走過場的自下而上問責、追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