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文史侃|乾隆打败仗,对方来求和

观察文史侃|乾隆打败仗,对方来求和

观察文史侃|乾隆打败仗,对方来求和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年初,一场军事大溃败让素来以天下第一自居的乾隆找不着北了。这场大溃败发生在安南(今越南)。在此之前一年,安南唯一得到大清朝正式认证的合法王朝——黎朝,被南部新崛起的西山“阮氏三兄弟”打得山穷水尽,黎朝为此紧急向宗主国大清求援。

是否出兵援黎抗阮?就乾隆一开始的态度而言,这位以“十全武功”闻名的皇帝并无半点好大喜功之态,反而表现得非常谨慎和保守。

但是,黎朝可是经过大清册封的政权,如果乾隆对黎朝的沦亡坐视不理,对于大清朝主导的东亚国际秩序——宗藩体系,简直就是一次当众打脸,这不仅有损乾隆个人的面子,更有损于大清朝在东亚世界乃至国内的统治基础。

观察文史侃|乾隆打败仗,对方来求和

因此,左右为难的乾隆一开始的筹谋是,尽可能不出兵,一面扶植黎朝在安南的残余势力收复失地,一面营造大清准备出兵的舆论压力,逼迫阮氏政权让步。

但两广总督孙士毅却是一个主战派。在乾隆时代,战争对封疆大吏可能真的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以至于乾隆屡屡被臣下拖入战争。这一次,乾隆也中了孙士毅下的套,在不情不愿中于当年十月下旬宣布出兵安南。

战争伊始的形势对清军非常有利,仅月余便已长驱直入,收复了黎朝的都城黎城。

但黎朝国王黎维祁实在是一个政治低能儿,复国后迅速就将国内各大派势力得罪了个精光。阮氏兄弟为首的阮文惠在此时抓住机会,迅速组织反攻,在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一向黎城发动突然袭击,而后清军就遭遇了文章开头那场惨败。

乾隆此时的处境十分尴尬。本来不想出兵,却被封疆大吏绑上战车;打赢了也就罢了,谁料遭遇了惨败。按照乾隆的性格,无论这场仗代价多么的高昂,为了帝王的面子与大清的威望,也必须打下去。

但刚刚给了乾隆一次大败的阮文惠此时却送上了一份大礼。大胜仅数日之后,阮文惠就奉上降表,恳求得到乾隆的谅解,希望取代黎朝得到正式册封。

由于事发突然,乾隆一开始还故作姿态,让孙士毅观察阮文惠的“悔罪”态度是否诚恳,如果“情词恭顺”,再“相机而行”。

由于阮文惠此时在安南国内的政治处境也有点四面楚歌的意思,急于和清朝“复交”,因此对乾隆与孙士毅的各种要求都表现得有求必应,不但放还被俘清军,而且为阵亡清军修建祠堂祭祀。阮文惠的底线很简单——只要承认他的王位和对安南的实际控制权,怎样都行。

观察文史侃|乾隆打败仗,对方来求和

这年三月,阮文惠甚至派侄儿和孙士毅一起搞了个十分气派的受降仪式,刚刚遭遇新败的大清朝一下子成了武功赫赫的“战胜国”。

当然,乾隆一点儿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他也堂而皇之地将征安南之役列入了他的“十全武功”之列。

乾隆虽然赚足了面子,但也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册封阮文惠,那么黎维祁怎么办?

这绝对难不倒乾隆。按照乾隆的说法,黎维祁如此受到大清朝的扶持,还无法成功复国,足以说明他的孱弱无能,更证明了老天也不想帮他。

观察文史侃|乾隆打败仗,对方来求和

这么一来,乾隆就构建了一个完美自洽的“东亚警察”逻辑闭环。大清出兵是为了兴灭继绝,这是春秋大义,出兵后发现天心厌弃黎氏,那大清也就顺天而行,转而支持天命新的所属——阮氏。总之,怎么着都是乾隆真理在手,出兵和休战都是替天行道。

对于黎维祁与黎朝余众的处置,乾隆还真的体现出了老一辈的政治智慧。他下旨让黎维祁一众剃发,全员归顺大清。这么一来,不仅黎维祁等人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不用担心“引渡”回安南会被斩草除根;另一方面,也让阮文惠松了一口气,不用过多担心黎朝复辟。

这个故事的结尾可能有些黑色幽默。作为册封的一个条件,阮文惠在乾隆八旬寿典时入华贺寿,这也是自宋代以来第一位来华朝觐的安南国王。据说乾隆对这样一件千古盛事十分重视,在所有的公开活动中都与阮文惠形影不离,在所有的庆典官样文章中都不忘提及阮文惠,在八旬寿典上更是让阮文惠出尽了风头。

可是,据越南国内史料所载,阮文惠很可能并没有来参加这个旷世庆典,来的只是他的替身。乾隆和一个越南替身每天掏心掏肺,交流对各种国际问题的看法,这可真的是一个影视剧的好IP。

文史多学点

清朝乾隆时期,进行过十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乾隆自我夸耀,说是他的“十全武功”,不可否认这些功绩对维护大清领土统一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十全武功”其实也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把他爹留给他殷实的家底败光得差不多了。

一:平大小金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攻明正土司。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失败,川陕总督张广泗被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平息。

二:一平准噶尔部:乾隆二十年春发兵出征准噶尔。准噶尔降臣阿玉锡带领清军二十五人夜袭达瓦齐大营,准军惊溃,数千人不战自降。达瓦齐仅带少数人仓皇南逃。六月,乌什伯克霍集斯将达瓦齐诱擒后缚送清军,准噶尔汗国灭亡。

三:二平准噶尔部:乾隆二十一年,策楞再次攻占伊犁。十二月,受乾隆册封的噶勒藏多尔济、巴雅尔举兵反叛,攻陷乌鲁木齐。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剿除了叛军残部及逃亡的玛哈沁,天山北路底定。不久后又平定天山南路,将整个新疆纳入版图。

四:平回部:乾隆二十二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最终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粉碎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五:平缅甸:乾隆二十八年,缅甸派兵到普洱十三版征米并攻打孟连等地。之后数年清朝损三总督皆未平定。于是乾隆派遣傅恒前往,由阿桂、阿里衮为副将,调集五万人,六万匹马发动攻势,在1769年打败了缅甸,双方议和,这次缅甸危机历时近八年,虽胜而实际是打成相持。

六:再平大小金川: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联合反清。清军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七千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

七:平台湾: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二年七月福康安自领巴图鲁侍卫冲入起义军中,起义军战败。清军又攻克俾长等十余村庄,起义军被迫撤离诸罗。清兵追至大排竹,决溪水渡兵,焚烧了起义军的营寨。

八:平越南:隆五十三年孙士毅传乾隆帝谕,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十一月二十五日,越南阮文惠率领部队北上,反攻入侵清军。阮文惠指挥军队击败清军,清军遭到农民起义军反击后,仓慌逃回国内。

九:平尼泊尔:乾隆五十五年,清驻藏查办官员、侍卫巴忠密令西藏堪布私自与廓尔喀议和,答应岁币银五万两。达赖喇嘛反对,巴忠不理,遂与廓尔喀私订和约。廓尔喀退兵,巴忠向清朝谎报得胜,又劝说廓尔喀遣使朝贡,受封为国王。

十:再平尼泊尔:乾隆五十七年二月,福康安等从青海草地进后藏,闰四月会合西藏官兵三千人进军。因恶劣天气原因,清军虽然取胜,但考虑到不能进一步扩大战果。于是同意议和后退出廓尔喀领土,战争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