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帜后的东北 民国18年牡丹江东宁


1860年,清政府开始对东北地区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开放了宁古塔管辖下的铁岭河,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开禁,大批汉族人进入了这一地区。

到了二十世纪初,今天的牡丹江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四、五户人家分散居住,属于宁安第五区管辖。

1903年,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雏形。从此,人口不断增加,牡丹江站开始迅速发展。

1907年,清政府将东三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属吉林省宁安府管辖。民国初年,牡丹江地域沿袭清制,仍归吉林管辖。

东宁清末设治,以其地居宁古塔东部而得名。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光绪七年,宁古塔副都统派员于三岔口地方设招垦局,招民垦荒。

光绪十五年,将招垦局改为招垦总局。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批准,撤销招垦总局,于三岔口地方设置绥芬厅。宣统元年批准,将绥芬厅升改绥芬府,移驻宁古塔城,另于三岔口设置东宁厅,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

民国二年3月,将东宁厅改为东宁县,民国三年6月隶属吉林省延吉道。民国十八年2月,撤销道区,由吉林省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宁县总人口3.3万人。

193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牡丹江站等地,1937年1月,成立伪牡丹江省公署,辖宁安、穆棱、东宁、密山、虎林五县。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伪牡丹江市公署,当时的牡丹江省共辖5县1市,省会设在牡丹江。

牡丹江东宁,1929年。【摄影资料:东洋文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