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2007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一個德國研究小組在著名的《自然》雜誌上發佈了一篇新論文,論文認為: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王朝--唐朝由於古代季風的改變而逐漸衰亡;而唐朝由盛轉衰是從公元750年的怛羅斯之戰開始。這一觀點頓時在當時的中國學術界引起熱議。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具體是這麼回事:

德國研究小組通過對雷州半島取得的岩石岩心分析,觀察其中的磁屬性和鈦物質含量變化,發現在過去的15000年中,公元700-900年間冬季風很強,而夏季風很弱。而這段時間正好攘括了唐朝中期到晚期。德國研究小組認為,公元750年發生的唐朝軍隊和阿拉伯軍的大戰--怛羅斯之戰,就是這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不少中國人當時就矇蔽了......古代季風變化讓唐朝滅亡?怛羅斯之戰是唐朝衰落轉折點?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東亞季風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也簡單。

東亞季風分兩大塊,一塊叫冬季季風,一塊叫夏季季風。

冬季季風颳起來時,華北、日本等吹西北風,華中華南地區則刮東北風。無論東北還是西北都比較乾燥寒冷,所以冬季就變的特別乾冷。

而到了夏季季風來的時候,則會刮東南風。中國的東南方向是溫暖的海洋,所以夏季就變的高溫和溼潤。

不明白的看下圖就知道了。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而德國研究小組發現,公元700-900這段時間裡,有個大趨勢,就是冬季的西北風和東北風颳得越來越猛,而夏季的東南風卻颳得越來越弱。

這趨勢持續了200年,結果這200年裡,東亞大陸就變得越來越乾旱寒冷。連年乾旱帶來了莊稼歉收,然後激發農民起義,最後唐朝就一直翻不了身,最後就在907年完蛋了。

那怛羅斯之戰呢?

公元751年唐朝的安西都護府 與來自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與中亞小國聯軍 在怛羅斯(具體位置可能在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境內)相遇發生激戰,以阿拉伯帝國慘勝告終。這是歷史上東西兩大強國的的直接碰撞。戰後唐軍放棄了向中亞擴張的舉動,開始收縮,於是中亞各國後來被阿拉伯入侵,當地原先的佛教信仰變成了伊斯蘭教。

這場戰爭在中國歷史上記載很少,不過由於戰後有二萬唐軍將士被俘,被押往阿拉伯,並將先進的中國造紙術傳入了中東和歐洲,所以怛羅斯之戰在世界上遠比中國有名。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外國人研究確實很有想象力,不過這結論靠譜麼?

中國科學家出來說:不對!德國科學家錯了!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研究首席專家張德二教授提出了反駁,她認為德國人的兩個觀點都是錯的。

首先,唐朝的衰亡和氣候有關,在中國學術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自50年代起,中國歷史學家和氣候學家,就認識到:“唐朝開國的前100年比較溫暖,但之後開始變冷,間接導致最後滅亡。”

其實唐朝並非是唯一一個國運受到氣候影響的朝代,明朝的滅亡也有說法和當時的“小冰河期”有關係。

唐朝中期以後開始變冷,是中國科學家也同意的事情,但變冷的同時是不是也在變得乾旱呢?這就不一定了。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因為中國是歷史記錄最詳細,時間最長的國家,所以我們的歷史學家可以做到:把史書上記載的乾旱,水災等等全部統計下來,然後用大數據分析。

比如把中國史書上記載的旱災水災全部記錄後,發現共有36750條,其中水災22030條,旱災14720條,而在公元700-900年間,旱災多發的時間,和水災多發的時間是交替出現的,每一個持續幾十年的多雨期過後,就是一個持續幾十年時期的少雨期。並不是像德國科學家認為的那樣,這200年越來越乾旱。

而唐朝滅亡的906年,正是一個雨季較多的多雨期。所以德國科學家所認為的“由於季風影響唐朝變得乾旱”從中國史書上的記載來看,是靠不住的。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然後是德國科學家觀點中的第二點“怛羅斯之戰”是唐朝滅亡的轉折點,中國歷史學家也對這點提出了反對。

先說說和阿拉伯發生衝突的唐朝。

唐朝由於疆域廣大,統轄民族眾多,所以在邊境地區設立了六個軍政管理區,它們被稱為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

這些都護府 擁有相對獨立的軍事和行政權利,可以在不通過唐朝長安的情況下獨立向周邊小國開戰,而都護府的將軍們是獨立的軍頭,為了擴大自己的聲望和刷功勳,也積極向外擴張。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比如當時的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就是如此,對於中亞的石國,突施騎等小國,儘管他們一向對唐朝恭順,但為了建立功勳,高仙芝還是找藉口消滅掉了,這種“帝國主義”的行為,當時受到了中亞很多國家的反感,他們轉而投奔當時的另外一個大國“大食”,即阿拉伯帝國。

751年,高仙芝親率數萬蕃、漢兵攻打大食。唐軍深入大食國境700餘里,到怛羅斯城,與大食軍遭遇。雙方激戰五日,未見勝負。在雙方相持的重要時刻,唐軍中的葛羅祿部眾突然叛變,與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大敗。據說能生還的只有一千多人,大約2萬人被俘,被送去大食首都巴格達。

據說 在被俘唐軍被送走前,大食軍准許唐軍向西方長安方向最後跪拜告別,據說上萬人大哭聲震天,不少人哭暈過去,他們中間絕大多數人再沒有看到家鄉。

外國專家:唐朝滅亡是因為季風和怛羅斯之戰?

不過,對於當時精兵數十萬的大唐和大食來說,這場戰爭其實都還傷不了皮肉,不過是六大都護府之一與大食國的一次較量而已。之後安史之亂爆發,高仙芝被調回去平叛了,後來因讒而被殺,可惜!巧的是阿拉伯那邊也一樣,恆羅斯之戰軍隊將領也被哈里發猜忌誅殺。

所以從中國和阿拉伯史書上來看,這場戰爭對於後來的歷史走向影響很小,使得唐朝由盛轉衰的原因,還是因為幾年後的那場內亂-----安史之亂

所以德國人研究的季風變化確實有道理,但卻不是唐朝滅亡的原因,國外學者們不能閱讀國內中文史書這一點,確實是個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