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滅蜀戰爭中立下大功的鄧艾,為什麼反而被殺害?

文|王永魁

公元263年,實際掌握魏國軍政大權的司馬昭派出三路大軍討伐蜀國。鄧艾、諸葛緒各統兵三萬,鍾會統兵十萬分道前進,衛瓘擔任監軍。蜀國大將姜維組織抵抗,堅守劍閣。當年十月,鄧艾率軍進至陰平,要求與諸葛緒一起通過陰平小路進佔江油,進而攻打成都。諸葛緒拒絕鄧艾的要求,率軍去與鍾會匯合。鍾會卻密報司馬昭,說諸葛緒“畏懦不進”,結果諸葛緒被剝奪兵權,他率領的人馬都歸鍾會統領。

在滅蜀戰爭中立下大功的鄧艾,為什麼反而被殺害?

圖注:影視劇中的鐘會形象

鄧艾率部從陰平小路歷盡艱險,到達江油。蜀國守將馬邈投降。接著,鄧艾率部長驅直入,在綿竹打破諸葛瞻(諸葛亮之子)的軍隊,進至成都。蜀國皇帝劉禪投降,蜀國滅亡。姜維得到消息,就率部向尚未到達成都的鐘會投降。鄧艾因功被封為太尉,鍾會因功被封為司徒。可是,此後的局勢急劇變化,鄧艾有大功卻被殺,其中原因何在呢?

在滅蜀戰爭中立下大功的鄧艾,為什麼反而被殺害?

圖注:影視劇中的鄧艾形象

第一,從鄧艾個人的角度來分析。

鄧艾首先進入成都,接受劉禪的投降,居功至偉,但是“頗自矜伐”。他在蜀國舊臣面前表現得洋洋自得,說:“你們幸虧遇見了我,才能有今天。要是像當年遇到吳漢(指東漢初年吳漢討伐公孫述時,在成都大肆屠殺的事)那樣,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他還向司馬昭提出應該趁機討伐吳國,當司馬昭讓衛瓘明確告訴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之後,鄧艾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還說:“如果等待命令,在路上往返,白白耽誤時間。”鄧艾的這些話,讓心機深沉的司馬昭疑慮驟增,擔心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面。

第二,從鄧艾的搭檔鍾會的角度來分析。

鍾會是個野心家,吞併諸葛緒的部隊後,鍾會屬下的軍隊是鄧艾的好幾倍。再加上姜維的投降和勸說,鍾會打算以蜀地為根據地謀反。謀反的最大障礙就是鄧艾。

於是,鍾會與監軍衛瓘一起密報鄧艾想謀反。

鍾會還模仿鄧艾的筆跡,篡改了鄧艾寫過的文稿,寫了一些悖逆傲慢的言辭。這就進一步加重了司馬昭的疑心。次年正月,司馬昭以魏國皇帝的名義下詔“檻車徵鄧艾”,同時命令鍾會向成都進軍,司馬昭則率領大軍跟皇帝一起到了長安,以防有變。

第三,從監軍衛瓘的角度來分析。

衛瓘奉命到成都抓鄧艾,為防止鄧艾的屬下殺害自己,就說只是奉命逮捕鄧艾一人,與其他人無關。衛瓘同時向其他將領表示,自己將向司馬昭申明鄧艾是冤枉的,“諸將信之”。於是鄧艾被押解上路。

鍾會到成都後果然謀反,事情敗露,死於亂軍之中。“軍眾鈔略,死喪狼藉”。衛瓘率領軍隊平定局勢,經過好幾天才穩定下來。這時,鄧艾原來的部下似乎明白鄧艾是被鍾會構陷獲罪的,打算追回鄧艾。衛瓘因曾與鍾會一起誣陷過鄧艾,就派曾與鄧艾結怨的田續搶先一步殺掉了在押解途中的鄧艾。

在滅蜀戰爭中立下大功的鄧艾,為什麼反而被殺害?

圖注:衛瓘畫像

鄧艾之死是魏國軍事集團內部矛盾爆發的結果,也表明司馬氏雖然控制了魏國的政權,但根基尚不十分穩固。鄧艾死後,他的兒子們在洛陽也被殺害,妻子和孫子被遷往西域。鄧艾的冤案直到晉朝建立數年之後才獲平反。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卷七十八

《三國志》卷二十八

馬植傑:《三國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