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根據“隆中對”方略,蜀漢以荊,益為基礎,東以荊聯吳,西以益出漢中取隴西聯西戎形成鉗形攻勢謀取天下。

東部荊州關羽貿然單方出兵,失荊州自亡,劉備罰吳失敗身故,造成鉗形攻勢的一邊自廢,進而益州內亂,諸葛亮在平定益州養兵三年而後北伐。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但由於馬謖剛愎自用,不聽副將王平之言,在山上安營紮寨,致使被魏將司馬懿將山團團圍住,並切斷了水道,致使蜀軍大敗。諸葛亮也不得不選擇撤軍,回到蜀中休養生息。那麼,如果馬謖能聽從王平的話,諸葛亮北伐會取得勝利嗎?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諸葛亮知人不善用,就不該派馬謖去守街亭,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深知“街亭干係甚大,倘有失,大軍皆休”,且“司馬懿非等閒之輩,先鋒張郃乃魏之良將”,深恐“馬謖不能敵之”,更何況劉備在永安宮託孤時曾明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見,孔明是深知其中利害的。既如此,又何必派不放心的人去守要塞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孔明正好犯了兵家大忌。雖注重人才,卻不能知人善用,這樣也釀成了意料之中的悲劇。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劉備對馬謖的評價與諸葛亮截然不同,在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劉備對馬謖如此評價並且告誡諸葛亮馬謖言語浮誇,超過實際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務交託於他,並且要對他多加考察。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而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為,違背了劉備的話,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不顧眾人的反對,將馬謖任命為北伐魏國的先鋒,予其以大任,但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計劃,不聽旁人勸諫,一意孤行,導致了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馬謖因此也獲罪,被諸葛亮揮淚斬首,年僅39歲。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魏蜀之戰,雙方國力民力差距較大,如果道口下寨,雙方血戰,必然拼不過魏軍,馬謖至少需要5萬大軍,但是這樣諸葛亮就無力派兵威脅長安了,司馬懿上任後擒拿叛將孟達,又出兵街亭直擊蜀軍糧道,北伐失敗已然註定,馬謖只能當替罪羊了。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蜀國自成立以來,好像沒有出現過一個拿得出手的英才,不比同時代的吳國,特別是魏國。待諸葛丞相鞠躬盡瘁地累死在五丈原,而其他入川的老將等也一一病故後,一個魏國培養出來後投降過來的姜維,雖然文武雙全,英雄蓋世,又盡得丞相真傳,恩威不夠,又豈能夠獨自力挽狂瀾?所以蜀國也只有接受滅亡的結果了。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悲哀。

馬謖就算聽諸葛亮的話,就能守住街亭?網友:蜀不留才是關鍵!

蜀漢丟失了荊州,又逢夷陵大敗,北伐中原只是孔明的美麗夢想,其實不然;他的戰略途徑從開始的荊州、漢中出兵已經逐漸衍變成,出蜀,以有心算無意,佔據雍州和荊州之地,如此也就有了與曹魏爭鋒的資本,遺憾的是街亭的失守,一切都提前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